Workflow
气候变化与传染病传播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与蚊搏斗:当基孔肯雅热来势汹汹
Hu Xiu· 2025-08-12 13:15
1952年,基孔肯雅病毒首次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被发现,"基孔肯雅"这一略显拗口的名字就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 扭曲",用于形容因患病而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痛得弯腰的样子。[1] 在坦桑尼亚被发现后,基孔肯雅病毒又在非洲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零星引发疫情,尚未引起全球性关注。2004年6月,基孔肯雅热在肯尼亚拉穆群岛爆 发,超过70%的居民被感染;随后,病毒被传播至肯尼亚沿海城市,进一步扩散至印度洋各岛国,如科摩罗群岛、留尼汪岛等,形成了大规模区域性流 行,涉及病例数近50万。[2] 7月8日,我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出现了今年首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7月15日下午,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首次对外通报了这起病例,此时顺德区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达478例。 此后,顺德区病例数量迅速增长,疫情逐渐向外扩张。截至8月10日,佛山市累计病例数已达8769例,香港、澳门、湖南等省级行政区亦有病例分布。 基孔肯雅热,这个并不为人熟知的疾病,为何在这个夏天来势汹汹? 在纷杂的讨论中,一个更长期的隐忧也浮出水面: 年年"史上最热",常常"特大暴雨",高温高湿的气候是否会让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疾病扩散得更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