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精神

Search documents
双拥铸就钢铁长城
Su Zhou Ri Bao· 2025-08-30 23:24
近日,解放军某部沙家浜连老中青三代官兵代表回到常熟"寻根",开展共建活动,重温红色历史, 赓续精神血脉。 "一拨又一拨老兵集队参观游览,从沙家浜部队退役的老兵受到常熟人民的热情接待,我们深表感 谢!"这是解放军某部原175团(即沙家浜团)副团长杨龙兴的由衷感慨。 "这份源于常熟的红色基因融入一代代官兵的灵魂深处,成为我们忠诚使命、砥砺前行的不竭动 力。"这是沙家浜连政治指导员赵德宝的真挚心声。 "沙家浜是我成长的地方,沙家浜连是我奋斗的地方。我为自己是沙家浜一员而骄傲!"这是沙家浜 连副班长平安的深情告白。 阳澄湖畔,虞山之麓,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里,36名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中高举党的旗帜,用鲜 血和信念点燃"芦荡火种",铸就"一心向党、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热爱人民"的精神。从1939年芦苇荡 里军民相护的峥嵘岁月,到如今"大双拥"格局的生动构建,八十余载坚守与创新,常熟走出了一条兼具 时代气韵与地域特色的双拥之路。 一面旗帜跨越时空,续写鱼水深情 1998年7月19日,长江荆江段迎来第九次洪峰。抗洪救灾现场,解放军某集团军"沙家浜团"全体官 兵立下生死状,誓与大堤共存亡。中央电视台将这一场景传遍全国。 当 ...
“芦荡火种”生生不息
Ren Min Wang· 2025-05-28 01:33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当京剧《沙家浜》的经典唱段再次响 起,那段历久弥新的军民鱼水情,又从岁月深处款款走来。 "当年朱凡带领地下党和群众为新四军伤病员送饭送药,今天我们也要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是该女 子民兵连始终坚守的信条。在沙家浜镇,她们是百姓心中的"贴心人"。扶危济困、传播红色文化,她们 走在前。该民兵连与当地敬老院、困难家庭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定期上门走访慰问,让温暖与关怀在小 镇的每个角落传递。她们把京剧《沙家浜》"智斗"唱段改编成国防教育RAP,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春 来茶馆"情报站场景,让沙家浜的故事传遍五湖四海;开发"芦荡火种"AR体验项目,吸引超10万青少年 参与,将沙家浜精神根植青少年心田…… "芦荡火种"生生不息。"沙家浜女子民兵连"练兵备战当尖兵,精神文明作表率,为民服务当先锋, 先后被上级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和"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沙家浜女子民兵连"将以沙家浜精神为 指引,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崭新篇章。(于录、张波、陆建双) 对英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