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气候因素定价
icon
Search documents
雷曜:提升环境气候因素定价能力
10年来,绿色金融已从摸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雷曜表示,中国绿色金融是全球气候治理中不可或 缺的政策工具,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市场化金融资源,使环 境气候的复杂问题有可能在新市场边界内得到解决。当前,不少绿色金融、ESG领域概念已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主旨演讲环节中表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金融市场需提升对环 境气候因素的定价能力,加强标准建设、信息披露、产品创新、国际合作和监管;并不断减少信披风 险,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定价效率。 雷曜表示,10年以来,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绿色金融创造性地提升了 现有金融机制,解决了上述市场难题。从规模上看,去年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六千亿元,存量超过两 万亿元,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绿色贷款余额截至今年6月末同比增长25.5%,整个上半年的增速达到 14.4%。 同时,气候问题是典型的公共问题,具有难以量化、分配等特殊性。以商业化的机制来解决,需要承担 额外的成本,传统的市场机制很难解决气候问题。纠正市场参与者、组织者等主体观念,让市场主体愿 意分担气候成本成为关键问题。 雷曜总结了三方面的经 ...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金融市场需提升对环境气候因素的定价能力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8-18 07:10
经济观察网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8月16日举行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期间表示, 过去逾10年期间,绿色金融已从摸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绿色金融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过程 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更为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与金融资源,令环境气 候复杂问题与难解问题有可能在新的市场边界之内得到解决。 他指出,传统的市场机制,包括传统商业金融,很难解决气候问题。因为气候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公共问 题,要以商业化机制解决,需承担额外成本,因此往往很难达到一个市场化的可行解决方案。此外,气 候问题还有其特殊性,包括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复杂性与难以量化性,难以分配性,都很难用现 有机制进行解决,更不要说谁来承担。因此,市场参与者、组织者、主体要愿意分担气候成本,以及可 持续发展的额外成本,需要绿色金融在这方面开展探索,若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将有效解决这些挑 战。 雷曜认为,中国之所以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功,主要基于三点,一是排除了行政强制或补 贴所产生的作用,金融机构与投资者都是根据市场形势,按照市场机制办事,二是绿色金融充分利用日 趋严格的环境规制作为一种支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