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甲骨文研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回眸香江甲骨缘
He Nan Ri Bao· 2025-07-01 23:47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首展海报。 7月11日至22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为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全方位展示甲骨 文的魅力。 沈建华说,网络检索甲骨文字的便捷方法,受到初入门的海内外甲骨学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的欢迎,被越来 越多人认可和应用。 谈起香港的甲骨学研究,绕不开著名学者饶宗颐。 饶宗颐是国际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与贡献是多方面的。他1959年出版的《殷代贞卜人物通 考》以贞人(卜官)为纲、以卜事为纬,对全部甲骨刻辞重新校勘,为学术界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资料, 在甲骨文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所著的与甲骨文有关的著作还有《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海外甲 骨录遗》,以及结合典籍和金文研究殷商社会和礼制的《殷代日至考》《龟卜象数论》等。1962年,因在甲 骨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法国法兰西文学院授予他"儒莲奖"。 饶宗颐先生为了甲骨文研究的便利,早年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晚年又主持编撰了《甲骨文通检》。该书是 一部大型的甲骨文分类索引,他于每分册均撰有长篇"前言",阐述与各分册相关的甲骨学问题,每类几乎都 有新的发现和研究心得。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认为,综 ...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守护汉字就是守护文化自信
He Nan Ri Bao· 2025-07-01 23:47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 张健 摄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也可以走向世界,展现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历史之深。" 30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 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30年后,盛夏的清华大学校园里,76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背靠家中一整面书墙,缓缓复述了这段 话。"自信非常重要。"黄天树平静且坚定地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守护好汉字,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 信。" "汉字优点很多,我们要有自信" 作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一直致力于汉字研究和地下出土古文字研究。他与甲骨 文结下不解之缘,缘于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那篇报道的标 题,让时年29岁的黄天树朝着"古文字学的陈景润"目标,笔耕不辍到如今。 世界上自源性的、土生土长的古文字并不多,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都在历史中湮灭。只有 汉字,从甲骨文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从未中断。 "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 选择良拓、剔伪删重、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