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与趣味性平衡

Search documents
文博题材纪录片如何“年轻”起来(文化只眼·新世代新风潮⑤)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14 01:03
这些纪录片或在观念上有创新,或在叙事语态上有突破,收获大量年轻观众的喜爱。它们用新颖的 语言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为切口,讲述"小写的历史",拉近历史与观众的距 离。 文博题材纪录片需要通过创新来增强可看性,吸引更多观众,但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需把握好 度。 "眼睛瞪得像铜铃,但闪不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可不是为了听到声音。它不是黑猫 警长,它是商代的表情包之王"——一段极具趣味、看似"不正经"的表达,介绍的却是穿越历史长河而 来的"正经"文物——青铜器亚丑钺。 日前,10集微纪录片《馆藏"显眼包"》上线播出,聚焦各大博物馆中形态生动、造型独特、富有喜 感的"吸睛"文物,以简短明快的解说,在每集5分钟的时长内,将这些"显眼包"背后的文化内涵传递给 观众。 《馆藏"显眼包"》为什么能抓住观众?这要从该片的年轻语态说起。据了解,该片主创团队多为"Z 世代"青年,他们从当下青年群体趣味化解构文物的风潮切入,不仅在视觉层面大量运用抠像、动画等 多种数字技术手段,让文物能"说"会"动",更通过在解说词中设置情节、融入诸多网络热梗,将文物与 日常场景相结合,给文物"加戏",赋文物以"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