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生活原子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拥抱现实社交 超越网络“烂梗”之困
为什么网络"烂梗"能够在青少年之间流行?有批评者指出,青少年一方面对"网梗"的好坏缺乏辨识能 力,会无意识地扩散原产于成人世界的庸俗、暴力、歧视和冒犯元素;另一方面,他们误将挪用拼贴视 为创意,不分场合地滥用"网梗",成年人与之沟通,难免感到"支离破碎"。 不过,无论是数字技术的普及还是低质信息的泛滥,都难以从根源处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量青少年 的语言表达主动拥抱了庸俗化和碎片化?为什么他们不能迈向相反的方向,被细腻、深刻、复杂的语言 文化所吸引? 课后玩伴之间的奔跑玩闹,独自购物时与商店老板的闲谈,社区邻里之间的寒暄问候……这些真实的社 会互动,曾经为"网生一代"之前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学习经验。然而,对如今的孩子来说,这 些实体性交往渠道却逐渐萎缩,孩子们被统统"打包"于电子产品的冰冷外壳之中。这种原子化的趋势正 在加深,而作为"网络原住民",年轻一代对这些变化的接受只会更加彻底。 未成年人只有自愿投身于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空间,才能产生对细腻、深刻、规范的语言表达的需求。 网络"烂梗"之所以会泛滥,是因为它们足以满足青少年的即时性社交需要。这一社交策略与当今互联网 遵循的"流量逻辑"一脉相承: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