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系统代谢工程
icon
Search documents
郑裕国院士团队柳志强教授组:实现大肠杆菌高产O-乙酰-L-高丝氨酸
【SynBioCon】 获 悉 ,近期, 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柳志强教授课题组 采用模块化途径工程、酶筛选、sRNA 引导的瓶颈识别、微调关键代谢节点、辅因子工程和发酵优化等系统代谢工程策略,开发了一种无质粒、无营养缺陷的 OAH高产菌株OAH37,将OAH发酵产量增产至 94.1 g/L ,创目前报道最高纪录,为OAH的绿色生物制造奠定了坚实基 础。 图1 OAH的代谢途径及其增产策略示意图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关键技术突破: 1. 「L-高丝氨酸+MetX」双模块加强,促进OAH初步积累 团队以前期构建的L-高丝氨酸生产菌株HSY6为底盘,通过质粒引入MetX确定该底盘具备OAH合成能力,产量为5.29 g/L。随后,回补了L-赖氨酸和甲硫氨酸途径,以减少菌株的营养缺陷;进一步整合天冬氨酸转氨酶( aspB cg )、谷氨 酸合酶( gltAB bs )和天冬氨酸激酶( lysC pa ),以增强L-高丝氨酸模块的代谢通量。通过异源MetX的筛选,发现来 源于海洋环状菌( Cyclobacterium marinum )的 metX cm 整合至假基因位点可将产量提升至8.30 g/L,相较于初始菌 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