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预防

Search documents
预防基孔肯雅热——别让蚊虫叮上
Qi Lu Wan Bao· 2025-07-25 02:12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急性 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这种病怎么传播?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登革热相同,都是通过携带病毒的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山东省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城乡分布广泛。这 种蚊子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伊蚊在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经过2至10天的繁殖并 到达唾液腺内增殖,再通过叮咬传播出去。病毒可在蚊虫体内存活较长时间。 这种病通常在哪儿发生?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土传播病例。东南亚、南亚、非 洲和美洲部分地区疫情持续活跃。近期广东省发生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潜伏期几天?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39℃),部分患者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