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火储多能互补

Search documents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千亿元 疆电千里入巴渝(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Ren Min Ri Bao· 2025-06-10 21:55
广袤的戈壁滩上,银白色的风机叶片缓缓转动,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铺展。近700座银灰色铁塔向远方 蜿蜒——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约0.007秒,新疆的电能便可抵 达2260公里外的重庆市渝北换流站。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七成 当重庆迎来用电晚高峰时,哈密的光伏仍在发电,客观存在的经度差,让工程两端具有天然的时空互补 性。 近年来,重庆的电力需求年均增幅达6%,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11%。而新疆能源资源丰富,是 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哈密4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为"疆电入渝"提供了充足底气。工程配套 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风电、光伏、光热装机达102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七成,对促进清洁能源 大范围优化配置、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山高路陡的东天山,使用7条索道横跨山谷组成运输塔材的"空中走廊",运输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在重冰区、运维困难区段,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锻造的固态模锻间隔棒,强度为铸造材料的2倍以上;在 戈壁碎石土区域,创新开展表层砾幕剥离,工程完工后再回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各项新技术新工 艺,提高了施工效率、破解了施工难题。 助力 ...
这条特高压够绿!——走近我国第三条“疆电外送”直流大动脉
Xin Hua She· 2025-05-23 22:52
这一即将竣工的重大工程,承载着将西北的清洁能源向巴山渝水输送的使命。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 重庆渝北,线路全长约2290千米,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份。 "含绿量"高:电源超七成为新能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哈密,戈壁滩上的光伏板阵列开始汲取能量,远处风电场的巨型风机迎风转 动。 作为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外送工程,哈重直流工程开创了风光纯绿色电源装机新纪 录:配套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风、光、热装机达102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下同类工 程新高。 建成后这条特高压每年可向重庆送电360亿千瓦时,其中超过180亿千瓦时来自风力和光伏发电,相当于 替代燃煤消耗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0万吨。 新疆与中东部负荷中心距离2500千米至4300千米,存在一些时差,当重庆迎来用电晚高峰时,哈密的光 伏仍在高效发电,这种天然的时空互补性,让新疆成为理想的"西部能源粮仓"。哈密4万多平方公里的 沙漠戈壁,更形成国家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为"疆电入渝"提供了充足底气。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衡说,工程采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模式——1020万 ...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Liao Ning Ri Bao· 2025-05-13 01:46
厂房里,运营方正在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借助移动式扶梯,走上一座正在安装调试的风机叶片成型 模具,现场安装模具的负责人介绍,这个长度超过110米、对开宽度近9米的"庞然大物"分割了三段才顺 利装车,连同辅助设备一共装了10辆加长货车才运到铁岭。而在这座厂房里要建6条这样的生产线。 由于临近投产,工人们在安装好的模具上反复检查,仔细核对每一项设备参数。建设方和运营方也 在频繁沟通,共同解决交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一期投产后,将年产风机叶片1200支、机舱罩1万套,可实现年产 值12亿元、利税5000万元,拉动就业1500人。 走进叶片厂房,第一感觉就是空旷。"这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单体风机叶片生产厂房,长650米、宽 151米、高24米,建设面积达10万平方米,比13个标准足球场还大。"宋星宇说。 工人们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各种车辆穿梭不停,大家抢工期、赶进度,建设现场秩序井然。5月 12日,走进位于铁岭县铁南工业园区的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厂区,记者充分感受到一股"奔 腾急,万马战犹酣"的创业激情。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是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关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