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G内生安全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聚焦网络弹性 共探未来通信安全新路径
卢丹强调,设备安全始终是移动通信网安全的重要基础,需要提前谋划考虑。构建具有全球共识的统 一、科学、客观、可验证的设备安全标准是有效路径,同时推动面向6G网络典型场景,创新探索、逐 步明确6G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评体系。建议依托国家专项,启动6G内生安全及终端安全等关键技术 攻关和原型系统研发,此外结合6G网络典型应用场景,前瞻布局数据隐私保护、身份认证等原子化、 积木式的融合安全设备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主任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 以多模态智能网络环境发展范式为指导,探索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三重突破。中国电信 (601728)、中国移动(600941)、中国联通(600050)等机构从智能内生、架构设计、AI赋能等多 维度展开实践,推动6G网络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演进转型。 网络弹性是实现6G愿景的关键质量属性 邬江兴介绍,目前6G存在两大核心难题,一是6G的空天地一体、人机物网一体、安全可控一体、存算 通感智一体等愿景是否存在;二是6G网络弹性网络如何实现。 6G愿景方面,网络体制包括服务承诺性(S)、复用性(M)、多样性(V)三要素,现实物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