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网络

Search documents
聚焦6G、AI与智能系统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三场专题论坛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7 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7月7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聚焦"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发 展""AI时代网络技术创新""智能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由中国通信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 年会三场专题论坛近日在北京顺利举办。 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教授以《光电融合确定性网络助力AI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作主旨 报告;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作《科技强国的一些思考(新型互联网视角)》主旨报告;中国移动集团 科技委副主任高同庆作《网络AI加速融合,启幕智慧新纪元》主旨演讲,分享对于AI时代网络技术发 展创新趋势与方向的思考。 在"面向AI大模型的网络部署实践"议题环节,多位专家分别以《从智算互联到智能体互联——面向AI广 域互联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智能技术赋能深度联网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网络论文复现框架》 《智算网络的TOP挑战》《基于仿真验证的网络数字孪生》为题演讲和分享,探讨智能深度联网技术与 新型互联网应用的融合发展、算力时代网络发展面临的多维度挑战与破局之道,以及通过新型网络仿真 与验证技术,实现网络系统漏洞感知与预防等。 在"6G+AI:关键技术与前沿科技"议题环 ...
研发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6G,迈向全域智能(瞰前沿·@科学家)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1:48
网友:看到有报道说,今年6G进入"标准化元年",预计2029年完成标准制定,2030年前后实现试商 用。我很好奇,中国目前的6G技术发展情况怎样?6G技术有什么特点和挑战?未来又将如何赋能其他 产业? 6G的强大不止于通信 2019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统筹我国6G研发和技术试验。想了解 为何要布局、发展6G,这就要从6G的特点谈起。 凭借超大带宽超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超大连接的性能,5G带给人们很好的通信体验。而在未来, 6G还将有成倍的性能提升。 比如,在传输速率上,6G有望实现100Gbps(吉比特每秒)以上的传输速率;其次,6G的时延小于1毫 秒,这对工厂内的机器协同、远程设备操控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至关重要;连接数上,6G将支 持更广泛的设备接入,尤其是支持更复杂的物联网设备、智能终端和人体传感器,帮助真正实现"万物 智联"。 6G的强大不止于通信。我们可以从"三个一体"——通感一体、空天一体、通智一体来理解6G的特点。 通感一体指6G的通信信号既能传输信息又能感知环境。空天一体指将空中、地面、地下、水下的通信 资源整合,形成广泛覆盖的通信网络;通智一体指 ...
专家访谈汇总:6G重塑未来,哪些公司将成为下一个华为?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21 08:16
1 、 《 6G技术:下一个投资机会 》摘要 ■ 2025年3月,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量子科技和生物制造 并列。 ■ 6G不仅会大幅提升网络速度,还将全面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智能网络的普及,涵盖从地面到 太空的全域通信。 ■ 涉及6G技术的公司,尤其是那些专注于基站天线、通信测试、网络设备等领域的企业,有望在未来 获得可观的增长。 ■ 尤其是与中国移动、华为等行业巨头合作的公司,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望在6G商业化进程中占 据重要地位。 2、 《 城中村改造新路 》摘要 ■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治理复杂,成为外来人口聚集的"第 一站"。 ■ 尽管改造进展较快,但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如征迁难度大、居民预期差异、改造成本 高等问题。 ■ 城中村改造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居民的居住条件,也与社会治理、经济 增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 对于投资者来说,涉及城中村改造的企业,包括建筑、金融、地产开发等领域,将是未来关注的重 点,特别是在改造项目中的创新融资方式和产业带动效应,值得长期跟踪和投资。 3、 ...
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高可用性?南京这场“网络弹性”会议给出答案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04-12 10:15
扬子晚报网4月12日讯(记者张可闫春旭)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2025年4 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上 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在10日举办的"网络弹性"平行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度交流探讨 6G网络弹性、6G内生安全等技术趋势,为构建6G原生弹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发展建议。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愈演愈烈,欧美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领域也逐渐引入了弹性概念,既 包含准备好应对并适应变化条件,也包括确保网络在面对故意攻击、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的破坏后仍能 保持高可用性和可靠性。网络弹性作为6G系统的一项关键内在质量属性,对于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 持续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主任邬江兴介绍,目前6G存在两大 核心难题,一是6G的空天地一体,人机物网一体,安全可控一体,存算通感智一体等愿景是否存在; 二是6G网络弹性网络如何实现。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基础设施,以多模态智能网络环境发展范 式为指导,支持生成式网络模态的动态加载与独立演进,解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