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主义》
Search documents
两位新文化领军人物默契作战
Bei Jing Wan Bao· 2025-11-11 06:18
▌汪兆骞 著 笔者总觉得,《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正是鲁迅自己。当时他寓居山会邑馆,如同困在牢笼之中,他自己 正是想冲破黑暗却报国无门的一介书生。 周作人在《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上发表译作《贞操论》,在《译者前言》中高度赞扬作者与谢野晶 子"是现今第一流女批评家",文章中"纯是健全的思想",是正需要的"治病的药",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不 小的震动。胡适最先响应,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上发表《贞操问题》一文,敏锐地抓住北洋军阀 政府刚刚公布《中华民国褒扬条例》这一契机,不失时机地提出:"贞操问题之中,第一无道理的,便 是这个替未婚夫守节和殉烈的风俗。" 鲁迅立刻呼应胡适,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上发表《我之节烈观》,明确提出"自他两利"的新的道 德准则,呼吁"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要人类都 受正当的幸福"。 当然,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提倡的"五四"新文化思想和精神相比,《狂人日记》所表现的并没 有超越。 《狂人日记》发表后,《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上发表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北 欧戏剧大师易卜生的思想及其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在中国思想界和戏剧界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