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诉状生成终端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高频之问”到“多赢之解”
Ren Min Wang· 2025-10-19 01:41
"为什么要用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自2024年3月首批11类民事纠纷示范文本在全国法院试行起,它就成了韩毅兵日常工作中被咨询 的"高频之问"。作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这也是他反复向当事人、调解员、律师解释的 核心问题。 然而,今年7月14日,67类示范文本全面推广后,韩毅兵明显察觉到:主动使用"两状"示范文本的 当事人多了——曾经的"引导用",正悄然变成"我要用"。 数据显示,2025年,东城区法院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超出全市平均值18个百分点,答辩状示范文 本应用率位于北京市基层法院前列,立案群众满意度提升21.5%,先行调解成功案件数同比增长 15.6%。 跃升的数字背后,东城区法院如何以"两状"示范文本为抓手,打通"立调审"全流程衔接、助力审判 提质增效?带着追问,记者于10月15日、16日走进东城区法院。 立案堵点、应用痛点怎么破? 10月16日下午2点,东城区法院立案大厅里人流有序,电子叫号声此起彼伏。 记者注意到一位神色焦灼的女士,她攥着一份手写的起诉状,快步走向立案窗口。她是一起劳动争 议纠纷的原告,本以为自己材料齐全,却因两个"没想到"卡了壳:一是起诉状副本只带了一份,不够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