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皮纸

Search documents
马松胜的“造纸半生” | 陕西守艺人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4 06:35
每经记者|张静 实习生 杨乐 西安 每经编辑|贺娟娟 在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68岁的马松胜守着一帘一纸,把52年的光阴浸在楮皮与溪水的絮语里。 他常说自己是"笨人",初中毕业便跟着父亲学造纸,从17岁到68岁,双手在石灰水里泡出老茧,在纸墙上贴出裂痕,却把一门西汉传来的手艺,熬成了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艺耀奥运 1971年,马松胜的父亲用"家有万贯,不抵薄艺在身"劝他学艺时,或许想不到这门"薄艺"会让儿子在37年后走进北京奥运会。 2008年,他在陕西"祥云小屋"展示古法造纸,却因客流太大常被限制操作,前门进后门出的观展动线里,人们难有驻足的耐心。只有一些记者和领导来访 时,他才能捞起纸帘,让雪白的纸浆在帘上匀开。那一个月,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他的纸帘上。 楮纸循时节 马松胜的造纸坊里,时间按工序流转。春天砍楮树扒皮,夏天在河水里泡瓤,秋天踏碓捣浆,冬天在土墙上贴纸。这门传承两千年的手艺,每一步都跟着 节气走。蒸皮要等伏天的烈日,化瓤得用活水的溪流,连贴纸的墙面都分"夏五冬二"——夏天一天能贴五墙,冬天两天晒一墙。 最考人的是抄纸。纸帘在木槽里"人借水势,水借人力",手腕轻抖三分,纸浆便匀成薄如蝉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