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油纸(布)伞

Search documents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石鼓油纸伞撑起富民大产业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9 09:13
中新网湘潭6月9日电(潘文琦王思月)"月入3000多元,还能顾着家里老小,比在外打工漂泊强多了。"在 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将军村的油纸(布)伞配件生产车间内,60岁村民谢爱香正在制塑机前仔细查看伞坨 的生产情况。两年前从广东返乡的她,如今是家门口的"上班族"。 石鼓油纸伞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匠人北迁带来的制伞技艺, 经六百年锤炼,演化出刮青、劈撑骨、制伞杆、糊伞等繁复工序。 谢爱香在制塑机前仔细查看伞坨的生产情况。 潘文琦摄 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传统作坊向现代化产业链升级,并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将现 代喷绘技术融入传统伞面设计,累计申请外观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2024年,石鼓镇油纸伞产 量突破1500万把,产值达3亿元,带动8000余人就业,年增收最高达10万元。 昌山楠竹的劈裂声,宣纸上晕染的墨色,桐油浸润的微光……82道工序、15天的匠心之作,一把油纸伞 在石鼓匠人的指尖缓缓成型。"这把名为'山海'的伞是去年的销冠之一,一年能卖近万把。"石鼓油纸 (布)伞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周乐说。 周乐为研学同学讲解油纸伞制作工艺。 潘文琦摄 不同于父辈,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