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ancake光学膜
icon
Search documents
由厚到薄!三利谱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
染色,拉伸,贴合,裁剪……一张张薄至几十微米的偏光片经过多道工序后从三利谱的生产车间"新鲜 出炉"——这些超薄的光学元器件,将装配在手机、电视、汽车的液晶显示屏上,为亿万用户呈现图像 与色彩。 但张建军和团队没犹豫:"如果我们不建,就会错失整个时代。" 张建军带着团队画图纸、改结构、挑零件。最终,三利谱仅用1亿多元就建成产线,成本仅为日本成套 方案的 1/7。这条线成为国内第一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 奖。 从厚到薄 十七年前,中国偏光片市场几乎全部依赖日韩进口,技术封锁、价格垄断是行业常态。如今,三利谱不 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更与另外两家国内企业合计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走出了一条从"一无 所有"到"自主可控"的逆袭之路。 从无到有 偏光片看似简单,却是液晶显示的核心材料,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没有偏光片,打开电源后的液 晶显示器,就只有白色屏幕,没有色彩和画面。 本世纪初,偏光片技术被日韩企业牢牢掌控,本土企业合计市占率不足3%。早早就进入液晶显示行业 的张建军亲眼见证了中国显示产业"缺芯少屏"的窘境。 2007年,三利谱成立。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张建军 ...
由厚到薄! 三利谱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
三利谱偏光片生产线 ◎记者 刘逸鹏 染色,拉伸,贴合,裁剪……一张张薄至几十微米的偏光片经过多道工序后从三利谱的生产车间"新鲜 出炉"——这些超薄的光学元器件,将装配在手机、电视、汽车的液晶显示屏上,为亿万用户呈现图像 与色彩。 十七年前,中国偏光片市场几乎全部依赖日韩进口,技术封锁、价格垄断是行业常态。如今,三利谱不 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更与另外两家国内企业合计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走出了一条从"一无 所有"到"自主可控"的逆袭之路。 从无到有 偏光片看似简单,却是液晶显示的核心材料,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没有偏光片,打开电源后的液 晶显示器,就只有白色屏幕,没有色彩和画面。 本世纪初,偏光片技术被日韩企业牢牢掌控,本土企业合计市占率不足3%。早早就进入液晶显示行业 的张建军亲眼见证了中国显示产业"缺芯少屏"的窘境。 2007年,三利谱成立。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张建军坦言:"无技术、无设备、无人才,一穷二白。 国外的企业拒绝技术输出,我们只能从实验室开始,一步一步自己做。" 从中试线做起,历经三年,终于在福建莆田建成了三利谱第一条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这意味着三利谱 偏光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