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2章经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4 文章、播客合集|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8 13:31
2024 年依旧是属于 AI 的一年,也是我们继续坚持做深度内容、希望能三不五时地给大家带去一点启发和信心的一年。 今年,我们更新了 22 期播客和 12 篇文章。3 次被小宇宙首页推荐,播客订阅数从 2w 增长到了 7w,单期平均播放量也从 1.7w 来到了 2.5w。 在这样一个深入垂直的领域里,能收获如此多的支持和共鸣,是我每次想来都觉得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以下按分享量排序) 1. 世界好像变难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谈绿洲资本张津剑之 AI、人 与 生命力 这是津剑第二次录制我们的播客,也是他第二次拿到年度分享量第一 :) 今年这期前半段是《信号与噪音》的延续,津剑从「频率」的视角拆解了世界变化的本质,后半部分则在探讨我和他对于「阅人、做人与生命力」的理解和体 悟。 3. 24、25 年会是下一代浪潮最关键的两年 | AI 年终复盘 我们希望这次对谈能够超越 AI,超越工作,为每个人的人生带来更广泛的启发和释然。 (推送文字稿传送门: Part 1 & Part 2 ) 2. 一个顶级 AI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 对谈光年之外产品负责人 Hidecloud 在我看来,Hidecloud 是那种 ...
用绝对理性应对世界的波动 | 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2 13:38
曲凯 : 你之前的最好成绩是拿了 WSOP 的金手链奖。 Ricky :对, WSOP 是全球最知名的扑克大赛,相当于扑克届的奥运会。我拿金手链的那场有 4747 个选手 报名,这些人的筹码经过层层淘汰,最后集中到了我一个人的手里。 曲凯 : 所以在你看来德扑打得好的人有什么核心素养? Ricky :德扑是一个综合的游戏,比较重要的有三点: 1) 绝对理性 2) 对人的判断力 3) 对概率的理解 这些大都是天赋层面上的能力,决定了你的下限。如果要继续往上走,还离不开刻苦的训练、学习,和复 盘。 曲凯 :这三点我们可以挨个展开讲讲。但我想先问一下,你怎么定义「天赋」? Ricky :天赋就是每个人特别擅长的事情。我从小就很擅长找到世界的规律,我的天赋就是归纳演绎。 曲凯 :打德扑这十多年来,你的这个天赋核心体现在哪里? Ricky :我很擅长总结每个人行为上的规律,从而发现漏洞。 比如某个人习惯 2/3 注下强牌、1/3 注下弱牌,如果能抓到这个规律,我就可以一直打 Ta 这一点,打到 Ta 调整为止。 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曲凯: 心态的变化和你在牌局里投入的多少也是相关的吧?投入金额占 ...
我在 Character.ai 做 Post Training|42章经
42章经· 2024-11-24 14:09
在我 9 月份的硅谷行程里,让我印象最深、最有收获的人之一就是 Ted。 他先后在 Meta、Apple、Google 和 Roblox 都工作过,并在 23 年年底加入了 Character.ai,做 Post Training。作为 C.AI 第四十来号员工,他对于 C.AI 的产品、模 型、训练等等的熟悉程度都非常高。 所以我这次特别把他请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美国最好的 AI 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Post Training 的最佳实践是怎么做的等等。 Inside C.AI 曲凯 : 我首先问一个问题,C.AI 一直是 AI 陪聊类产品的代表,各项数据都非常好,所以你们到底是哪个点做得比别人好? Ted: 我觉得 C.AI 走到现在,核心优势有三个: 1) 模型全自研带来的性能优势。自研模型有更大的自由度,我们可以自如地调整预训练阶段的语料比例,从而极大地提升对话效果。 2) Noam Shazeer 带来的成本优势。Noam 是创造 Transformer 的核心人物之一,一个真正少有的技术天才。创立 C.AI 后,他带领着一群业界最顶尖的技术团队,把 我们的推理成本压缩到了其它同参数量模型的 1% ...
活动报名:硅谷 AI 打工人分享|42章经
42章经· 2024-11-24 14:09
很多朋友说想听我 9 月硅谷之行的见闻和思考,我干脆把这次在硅谷见到的印象最深、让我最有收获的人之一先带到大家的身边。 于是上周 Ted 被我请来录了期播客,聊了聊他作为 C.AI 的早期员工,在过去一年里积累的实践和认知。 节目里,Ted 提供了很棒的 insider 视角,在有关 C.AI 的各种迷思、Post Training 的最佳实践,和硅谷 AI 观察上,都分享了很多干货。 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在加入 C.AI 之前,Ted 在美国已经呆了 16 年,其中 8 年是在硅谷大厂做 Staff Engineer,在 Meta、Apple、Google,Roblox 几家公司都工作过。如果要聊在硅谷的 经验和思考,Ted 能分享的都是最一线的认知和实践,非常有代表性。 为了探听到 Ted 更多的硅谷打工沉思录,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上 AMA 活动,12.7 下午,请 Ted 直接来和大家交流探讨。 具体的活动报名信息请见下方海报。为了保证小型、私密的活动交流氛围,我们希望将活动控制在 100 人以内(非投资人优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工作人员通知 为准。 嘉宾: Ted 前 C.AI 模型应用算法专家, 加 ...
活动报名:寻找 AI PMF
42章经· 2024-09-28 14:05
上周请 Albert 返场录了一期播客。 Albert 或许是我过去十年里认识的最好的产品经理和创始人。 他最早是社交创业者,后来被字节收购,成为字节内涵段子负责人。之后二次创业,做出了 66 键盘、音遇等千万用户的爆款产品,去年春天又入局 AI。 他思考问题非常本质,也很擅长总结和输出,我不断地听各种人说起,他去年录的那一期播客 ( 拒绝三亿美金 offer 的人 ) 是他们 23 年听过最好的商业内容。 所以,这次我又找他来聊了聊他过去一年 AI 创业的认知和思考,但很多具体的产品思路不方便在播客中公开,所以很多问题我们都聊得点到为止。 尤其,Albert 在播客中聊到他对 AI 相当乐观,已经看到了一堆 AI PMF,这具体都有啥?他是怎么寻找创业机会的?为什么他历史上的所有产品都是上线就爆,洞 察抓得极准?这些问题我都很想知道。 所以我们组织了这场活动,10.8 晚上,地点望京,请他再分享些寻找 PMF 的心得和思考,也和到场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为了保证小型、私密的活动交流氛围,我们希望将活动控制在 50 人以内 (尤其欢迎想加入 Albert 团 ...
找 PMF 就是要做没壁垒的事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9-28 14:05
我们这两年所有的 AI 内容里面,我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跟 Albert 去年做的那一期 ( 拒绝三亿美金 offer 的人 )。 今天终于又把 Albert 请了回来,他做了一年多的 AI 产品,对 AI 的本质,以及当下创业的方法,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知。 曲凯 :从上次对话到现在,过去了刚好一年,这一年里,关于 AI 创业这件事,你有没有什么核心的认知和发现? Albert :当一次新的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 在行业早期的时候,相对清晰地看清楚中长期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然后长期去投入。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1)所谓的「AI 行业」的长期关键要素是什么? 2)因为 AI 的出现,各行各业的哪些长期关键要素会发生变化? 第一个问题还是要回到 AI 本身的性质上去。 我认为它的答案,也就是 AI 作为产品的性质是: 「通过数据,提升模型的交付能力,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它不是通过迭代服务,不是通过创造内容,也不是通过增加更多的软件功能,而是通过「数据」。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针对于你的业务场景,你怎么评估交付的质量?你怎么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不管是数据类型,还是数据规模… ...
C.AI 被收购的宿命论与万恶的 Scaling Law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8-18 13:52
聊 C.AI 不能只聊 C.AI,更不能只聊陪聊类产品,因为这些都是表象。如果从背后更深一层的商业逻辑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C.AI 被收购几乎是一种必然,这就是 典型的个体在整个商业世界运作规则之下的命运轨迹的缩影。 但同时,你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把陪聊类产品包进我的模型故事里。 那在 23 年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如果你是 Noam,有那么好的背景和市场机遇,你在定位自己的时候,会说自己是一家应用公司,还是说自己是家模型公司呢? 当然是模型公司,不然应用做得再好,凭什么能一上来就估值十亿美金?以及有一个 AGI 的大故事难道不比做一款厉害的陪聊产品更性感吗?何况有这么好的背 景,不做大模型不就浪费了嘛。 到了 2023 年初,C.A I 获得了 A16Z 领投的一轮融资,那时候很多媒体的标题是 "0 收入,10 亿美元估值"。 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AI 的三大 2C 产品就是 ChatGPT 形态、Perplexity 类搜索以及 C.AI 类陪聊,所以可以看到现在最红海的市场就是大模型类产品、AI 搜索 和 AI 陪聊。 于是,你会发现,2022 年 12 月 5 日,在 Character.AI(以 ...
C.AI 被收购的宿命论与万恶的 Scaling Law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8-18 13:52
聊 C.AI 不能只聊 C.AI,更不能只聊陪聊类产品,因为这些都是表象。如果从背后更深一层的商业逻辑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C.AI 被收购几乎是一种必然,这就是 典型的个体在整个商业世界运作规则之下的命运轨迹的缩影。 最近很多人在谈论 C.AI 被收购的问题时都有很多迷思,我们先来陈述几个事实: 1)这笔交易是一种以授权协议变相进行的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绕过反垄断的监管 2)C.AI 始终标榜自己是家底层模型研发公司,而非应用公司 Character.ai 是一家全栈通用人工智能 ( AGI ) 公司。 其实 C.AI 的结局几乎从这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就是当 "全栈" 这个词出现的时候。 3 )最终交易完成后近 30 人的底层模型开发人员加入 Google,剩下 100 余人跟产品相关的团队剥离出来留在 C.AI 所以,C.AI 被收购其实和他产品做的如何或者陪聊类产品形态成立与否等都不相关,而要真正读懂 C.AI 的故事,还是要从他的创始人入手,因为公司的结局取决 于其每一步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创始人经历和性格的缩影。 C.AI 创始人 Noam Shazeer 是 transformer 论文的八个作 ...
对谈汪华:AI 有 50% 几率成就十倍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8-11 14:30
汪华是我过去十多年里见过的最有远见的投资人之一,他从 2009 年开始参与创新工场的创立并坚定地笃信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机会,这 比移动互联网元年还早一年,比大众对移动互联网形成共识还早四年。他在 2011、2012 年出来布道的很多文章到现在回看都非常准 确,而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个月他又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为 AI 站台。 在这次对谈中,我们再次把 AI 和移动互联网做了比较,梳理了 AI 发展的机会和演进路线,也不可避免地聊了很多 AI 和一级市场面临 的问题,但不论如何,正如汪华结尾所说,对 AI,我们的内心都是火热的。 曲凯: 我发现你今年又开始对外声了,我记得你 11、12 年经常出来讲移动互联网,后来的很多年都比较低调,直到今年又愿意出来讲 AI 了,你是看到了什么变化吗? 汪华: 我本身比较宅 (笑),平时不太爱抛头露面。11 年是实在没办法了,当时大家普遍不太相信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所以我抛出「移 动互联网的三个阶段」、「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是互联网的十倍」这些观点,希望能拉齐大家的认知。 去年没出来是因为我发现 AI 身边所有人都相信,而且信得比我还狠,我出来讲反而会变成保守派了,但今年我发现 ...
上半年 AI 市场有多差?为什么机构出手这么少?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7-21 13:50
Q1. 今年以来,AI 市场的温度在如何变化? A: 今年上半年,整个一级市场(尤其是 AI 领域)之差可以说是十年所未见。 AI 赛道从去年 3 月左右开始火起来,下场创业的很多都拿到了融资,但 9 月之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 (原因我们在去年的 年终总结 里也有写 过)。到了今年,市场还在进一步变冷,从 1 月到 5 月,拿到主流机构投资的 AI 公司不会超过 30 家,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追加轮次的公 司。 这个数字大概是十年前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整个市场的融资难度提高了百倍。在这个数字之下,绝大多数人的任何选择和努力都是无效 的。 Q2. 为什么机构出手这么少?是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跟踪和学习吗? A: 我们接触了这么多机构,其实非常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出手: 1)讲大故事的是否能做出来?AI 能做到吗?大厂竞争怎么办?大模型做了怎么办? 2)现在能赚钱的、有数据的,会不会不够 AI?是不是太像生意?市场是不是不大? 3)AI 未来到底会怎么发展?甚至大模型到底行不行? 其实说穿了,就是现在这件事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机构如果仍然在之前的评价体系里,就一定是无法出手的。 所以我觉得问题不是说大家 对于这事的了解还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