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Search documents
云冈石窟最大洞窟出土动物遗存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8 01:03
山西省考古人员对第3窟窟前地面和前室地面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片、瓷片、石雕、钱币、建筑 构件以及少量动物骨骼。经鉴定,第3窟共出土动物骨骼56件,包括狗、马、猪、牛、羊。 考古人员认为,北魏和辽金时期,主要利用的动物资源是牛和马,羊和狗在这两时期没有明显变化,猪 则在北魏时期没有出现。按它们和人类的关系,马和牛可能与畜力开发有关,狗可能发挥警卫、陪伴的 价值,当这些动物在丧失役使价值后,作为肉食再次利用。 遗址出土动物骨骼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破碎,骨骼部位以肉类相对较少的头骨、牙齿、下颌的数量较 多,仅有少量含肉量较多的四肢骨,反映了较高强度的利用。考古人员推测是开凿石窟的匠人所食用, 也不排除是部分僧人所利用。石窟寺等佛教之地出土动物遗存很少见,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在一定程 度上还原了修建第3窟的先民利用畜力开凿石窟的场景,也窥探云冈石窟的匠人在大量劳动后对肉食营 养的需求。 (记者 胡健) 云冈石窟第3窟(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胡健 摄 原标题:云冈石窟最大洞窟出土动物遗存 或与开凿工匠饮食结构有关 中新社太原5月7日电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公布,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现存规模最大的洞窟第3 窟出土 ...
考古新成果破解青藏高原人类早期迁徙生存密码
Xin Hua She· 2025-04-30 00:58
此外,西藏阿里革吉县噶尼遗址、日土县夏达错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细石叶技术在距今1万年左右就已到达西藏西部,并延续至6000 年前。其中,夏达错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细石器,还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磨制石针,标志着青藏高原最早的磨制技术已在西藏西部出现。这 种从打制石器到磨制技术的转变,表明西藏石器时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革新阶段。 新华社拉萨4月29日电(记者春拉、刘洲鹏)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29日在拉萨举行的2024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会上通报,尚嘎岗遗 址、秀玛洞穴遗址、噶尼遗址等考古项目,为破解青藏高原人类早期迁徙生存密码,构建西藏考古学文化石器时代时空框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 料。 拉萨堆龙德庆区尚嘎岗遗址初步揭示,早期人类在距今10万年左右已踏入西藏高原中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李浩说,尚嘎岗遗 址出土的石制品组合表现出以盘状技术为特色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光释光测年显示,该遗址三级阶地文化层年代不晚于距今10万年。 李浩说:"超景深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可以分析石器的作用对象和使用方式,通过石器表面的使用擦痕和光泽,我们推测这些工具曾被用于加工 皮毛等活动,展现了早期人类高海拔极端环境的生存 ...
嘎拉的风,也曾磨砺先人
Ren Min Ri Bao· 2025-04-28 22:36
嘎拉的风,是几乎所有人对西藏玛不错最深的印象。 "天边的嘎拉,狂风的摇篮"。当地谚语形象地说明了玛不错所处的嘎拉古湖盆地的特征。当然,你只有 长时间在户外干活,或者长时间住在嘎拉,才有机会体验到。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狂风呼啸、高寒缺氧的地方,竟隐藏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宝藏。 10多年前,玛不错遗址还没被发现的时候,我曾走过目前嘎拉古湖盆地东西向开通的219国道这条路 线。那时,这条路线还是土路,"嘎定公路",即嘎拉乡到定结县的公路。当时,我负责的"定结恰姆石 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那时我就觉得,嘎拉这个地理 位置应该是高原文化历史交通网络上的一个重要区域。 2019年实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田野考察之前,我作为科考项目合作方的考古负责人,为考察队制定了 年楚河流域和这条"嘎定公路"的考古调查路线。幸运的是,考察队在玛不错采集到了绳纹、刻划等纹饰 组合的陶片。看到陶片照片时,我眼前一亮,非常兴奋,告诉队员们,这些陶片的历史肯定超过三千 年。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发掘区一角。 夏格旺堆供图 5个年度的科研探索,5个年度的狂风洗礼,5个年度的团结奋战,我们收获的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