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才Agent

Search documents
六大主流Agent横向测评,能打的只有两个半
Hu Xiu· 2025-06-02 09:45
一、这些 Agent 真能留下来吗? Karpathy 说:"未来十年是 Agent 的十年。" 这话听起来有点像 VC 忽悠人的 Slogan。 不但句式完整,想象力很足,甚至还带那么点规划。 不过,我深以为然。 因为现在 Token 越来越便宜, MCP 越来越丰富,用户也越来越能接受长耗时的 AI 过程。 过去半年,我们眼见着一个个 Agent 产品从 Demo 走向 B/C 端 … Manus、扣子空间、Lovart、Flowith Neo、Skywork,还有最近开源的超级麦吉。 邀请码被炒到几千块,内测还没上线,就有企业问能不能搞私有化部署。 只不过,我越用越在想,这么多 Agent,到底什么样的产品能在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 我自己拆解产品价值时,会考虑这样一条公式:产品价值 = 能力 × 信任 × 频率 每个维度最高分是 3 分;分为高中低与 0。 基础线是 8 分,超过 8 分属于好 Agent, 低于 8 分属于存疑产品。 能力:你到底能帮用户做成什么事?有没有形成稳定、可交付的产物? 信任:用户愿不愿意让你接手这件事?过程是否可控、行为是否可解释? 频率:你是不是在用户需要的场景里,随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