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Search documents
海外汉学中心、汉医康养正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点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7-04 08:59
2017年,我国启动"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课题研究,其研究内容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应用模式与 商业模式研究,并建立汉学国际传播海外产业链。项目实施核心工作将包括在各国建立汉学中心,开展 海外汉学文化研究与合作,其中海外汉学大厦作为中华文化国际地标,内含中华汉医馆、中华禅修馆、 中华艺术馆、汉学融媒体中心等多个文化符号。同时还将与各国文科大学合作,建立汉学国际教育学 院,培养高级汉语教师和汉学文化学者。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4日讯(记者 成琪)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促进会汉学文化传播工作 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组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文化自信教育大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 开幕。大会以"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深化文化自觉与自信"为主题,汇聚了文化、教育、民族事务等领域 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国际化传播路径。 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汉学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执行 主任张健表示,在二十年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文化自信创新课程、海外汉学中心、汉医康养等 新业态正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及国际传播的创新点。 据 ...
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 在行走中领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魅力
Si Chuan Ri Bao· 2025-06-29 01:23
行走在作家阿来的故乡马尔康时,翻译家、埃及苏伊士大学中文系教师叶海亚·穆赫塔尔萌生了一 个新的翻译计划,将《尘埃落定》翻译成阿拉伯文,让更多阿拉伯读者领略魅力四川风采;在四姑娘山 景区,法国自由撰稿人刘伟丽用译成法文的中国诗歌赞叹眼前美景。 在四姑娘山景区的阿来书屋,汉学家与四川作家代表以文学为媒,架起跨文化沟通桥梁。他们或分 享行走见闻,或讲述译介作品,或朗诵诗歌。壮美的自然风景与浓郁的人文风情,让刘伟丽陶醉其中, 由衷称赞四姑娘山简直是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绝佳窗口。 雪山、藏寨、森林……曾阅读过阿来作品《蘑菇圈》的突尼斯迦太基大学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负 责人、汉学家芙蓉也在此行中追寻阅读的印迹,"以阿来为代表的四川作家作品,有着鲜明的地域特 色。阅读这些作品,既能了解当地的历史脉络,也能领略独特的风土人情。" 唱歌跳舞,观赏非遗技艺……四川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汉学家深度体验。当五色彩线在非遗代 表性传承人手中幻化为繁复精美的腰带时,在中国工作二十余载的美国作家、《中国日报》记者聂子瑞 当场"拜师"。"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掌握。"聂子瑞坦言,这项技艺颇具难度却又妙趣横生,"欢迎更多 游客前来亲身体验 ...
实地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世界汉学家看四川
Si Chuan Ri Bao· 2025-06-23 00:36
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翻译过四川作家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书中的雪山村寨让人向往,这次 终于能实地看看。"他认为,大熊猫、川剧等四川元素不是静态符号,而是能让世界感知中国的"文化脉 搏"。波兰汉学家傿静安则笑称自己是"四川宣传员",常向朋友推荐四川的大熊猫和热情的人文氛围。 活动期间,汉学家们将出席"蜀地文学精品"专题展,开展出版对话沙龙,并实地探访卓克基土司官 寨、四姑娘山景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等,感受汉藏建筑艺术的融合、文学文本 与实景山水形成互文、中国对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保护理念等。 从出版合作到实地采风,此次活动以汉学家为媒介,让世界看到四川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 正如贝文江所说,这样的交流如同搭建文化桥梁,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不同文明通过四川这样 的文化样本,能更好地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内涵。(记者 肖姗姗) 6月22日,"蜀地文脉 川行世界"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在成都启动。来自法国、波兰、 西班牙、南非等7国的汉学家齐聚四川,将在一周内实地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以学术视角解读巴 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世界汉学家看中国"项目是中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