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非农业合作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农业技术助建“非洲粮仓”推动非洲农业发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4 06:48
中新社长沙6月14日电 题:中国农业技术助建"非洲粮仓"推动非洲农业发展 中新社记者 傅煜 "袁教授,您的种子已在冈比亚生根发芽,我们不再挨饿。"前来长沙参加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的冈比亚农场主穆萨·达博,近日将其农场收获的一袋稻米送到位于湖南唐人万寿园的袁隆平院士墓 前,以表达对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感谢。 穆萨曾在湖南跟随袁隆平团队学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并在中国农业专家指导下,短短几年内显著提升 了其冈比亚农场水稻产量和田间管理的水平。他送到袁老墓前的稻米,可谓中国农业技术助力非洲发展 的生动注脚。 2018年,中非合作"八大行动"提出,中国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在中国援非农业专家 努力下,如今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杂交水稻。 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受种子质量和种植技术等限制,产量长期难以满足国内需求。2007 年,中国援马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启动,湖南企业袁氏种业是项目参与方之一。 从品种选育到水稻种植,再到稻谷收获、储存、加工和大米销售等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或共同开发,通 过建立健全商业运营模式,袁氏种业在马达加斯加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全 产业链 ...
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升级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3 05:27
"我仍能记起第一台插秧机开进农场时的激动。"他说,中国的农业专家帮助冈比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改写了当地水稻种植的历史,使更多冈比亚青年拥有了从稻浪中寻找未来的可能。 6月12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图为非洲国家参展商向中国民众介绍非洲好 物。 张雪盈 摄 随着中非农业合作的蓬勃展开,肯尼亚鲜花、埃塞俄比亚咖啡、纳米比亚辣椒酱等越来越多非洲农产品 在中国走红。中非农业合作正从单纯的贸易往来,转向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建设与技术合作拓展。 中新社长沙6月13日电 题: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升级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作者 张雪盈 "过去,我们的年轻人对农业种植避之不及;但现在,他们抢着要学开农机、修农机,因为种田在非洲 正在变成一件'很酷'的事。"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正在湖南长沙举行。来此参展的冈比亚农民 穆萨·达博如是说。 2019年,冈比亚还是一个农业传统种植模式的国家,国内大米八成依赖进口,粮食短缺。在中国援非农 业专家支持下,穆萨的农场完成了从手工脱粒到全程机械化的转变,其粮食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3公顷 扩大至100公顷核心区。 为使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自2024年12月1日起, ...
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Jing Ji Ri Bao· 2025-04-10 22:04
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始终是非洲各国关乎民生与经济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 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 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 陆的"丰收密码"。 "绿色革命"破解"靠天吃饭" 在马达加斯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纸币上,一株金黄稻穗展现了中非农业合作成果。2007年至今,中国 专家团队扎根这片土地,将杂交水稻试验田产量提升至非洲传统品种的2倍至3倍。截至2022年底,杂交 水稻累计推广7.5万公顷,数万农户收入倍增,马达加斯加迈向粮食自给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这样的"绿色革命"正覆盖非洲多国:在尼日利亚,通过中国水稻技术选育的常规水稻品种,比当地主推 品种增产约25%,已广泛上市并供不应求;乌干达引入的狐尾小米亩产量超本地品种3倍。联合国粮农 组织报告指出,中国通过分享在水稻生产、农业统计以及气候适应型农业等领域的知识与专长,积极助 力发展中国家解决农业和粮食安全挑战。 技术落地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中国专家根据非洲土壤特性与气候规律定制方案。在几内亚比绍,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