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书法艺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传承四百年 集百家墨宝(文物有话说)
Ren Min Ri Bao· 2025-06-13 22:0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标志性符号,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备受国人的尊崇和喜爱。自秦开创书法先 河后,历朝历代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名家,在笔墨流转间尽显文脉和风骨,成为后世学习研究的范本。北 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府所藏的历代书法墨迹编次成卷,用枣 木板摹刻成帖,拓赐大臣,成就了中国首部系统汇编的大型名家书法集帖《淳化秘阁法帖》,后世简称 《淳化阁帖》或《阁帖》。 《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间103位书法家共420帖法书,有篆隶草行楷各体,第一卷为历 代帝王法帖、二至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五卷为诸家法帖、六至八卷为王羲之法帖、九至十卷为王献之 法帖,其中不乏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还有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作 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且许多原作早已失传,《淳化阁帖》作为这些书法作品唯一 传世的珍贵资料,被誉为"法帖之祖"。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失火,《淳化阁帖》拓帖的枣木板以及宫中收藏的历代名帖被大火烧光,因此, 宋代留传下来的《淳化阁帖》原拓本极为稀少,后世流传的多为不同时期的摹刻或翻刻本,主要有南宋 及明清翻刻的泉州本,故宫博 ...
摩洛哥民众感受中文之美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4-29 02:10
活动现场布置充满中国元素,展出多幅书法作品,还专门设置了汉字合影墙,中文爱好者们在"兰亭·雅集"主 题背景墙上大胆书写自己喜爱的汉字,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并拍照留念。 参加活动的一名小朋友。人民网 舒艾卜摄 在书法体验工作坊,在工作人员指导和帮助下,参与者们兴致勃勃地尝试使用毛笔书写汉字。"我第一次使用 毛笔写中文,感觉非常有趣。"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医学生亚当兴奋地表示。 中文老师介绍汉字的演变。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一位当地民众在完成文字演变答题卡。人民网 舒艾卜摄 人民网迪拜4月28日电 (记者管克江)近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携手穆罕默德六世基金会旗下伊克利勒文 化中心,在拉巴特举办了"兰亭·雅集"联合国中文日特别活动,通过电影展映、展览、讲座、互动答题和书法体验 工作坊等形式,向当地民众展示中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吸引逾90名观众现场参与。 活动首先播放了专为当地儿童准备的中国动画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哪吒从"魔丸转世"到"逆天改 命"的热血成长故事。浓浓中国风的精美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得小观众们屏息凝神。 随后,穆罕默德六世理工大学中文教师吉婷在介绍联合国中文日的历史 ...
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Xin Hua Wang· 2025-04-27 09:32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洪启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沉浸书艺四 十余载,他于篆隶草行楷都有研习,但仍最钟情早期书体——篆书与隶书,"老祖宗传下来的最有旨 趣"。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 博古架里紫砂壶林林总总,长板桌上笔墨纸砚印俱全,洪启义的工作室古意盎然。年逾不惑才从家乡金 门来台北,并正式拜师学习书法,他说自己从小就对书法有兴趣,但只临习过楷书。直到师从以自 创"汉魏合体书"著称的谢宗安,洪启义才发现隶书之美,"蚕头燕尾,字像活的一样,一下子就迷住 了"。 新华社台北4月27日电题: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新华社记者刘斐、杨晓静 台北闹市中,隐着一间"洪庐艺术小筑",是台湾书法家洪启义的工作室。被两岸书法界誉为"当代篆隶 能手"的洪启义,虽已年至耄耋,仍时常"钻"进这方不大的天地,静心挥墨创作。 洪启义自认"实务派",强调学书法一定要有好老师领进门,在好的领悟力基础上,勤学苦练、多写多 想,"临摹熟练后,就可以在神韵上用功了"。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是洪启义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他说,书法神采的获得,依赖创作技巧的精熟, 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