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创造力
icon
Search documents
如果AI写作胜过作家,人类创造力会否被取代?
Xin Hua She· 2025-06-06 03:20
"看完以后我真是不愿意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它写得真比我好。"刘慈欣说,"我感觉有一种巨大的失 落。" "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我在创造一个由我的科幻创意延伸出来的世界、故事。"在刘慈欣看来,当AI写 作开始赶超人类,人类写作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作者在精神上的身份会完全改变,我们不再是那种 至高无上的创造者,可能不知道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了。"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如果AI写作胜过作家,人类创造力会否被取代? 新华社记者张云龙 近日,"90后"作家刘楚昕凭借小说《泥潭》荣获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项。在领奖时,他哽咽着讲述了病 故女友曾给予他的支持。台下观众无不动容。 刘楚昕的创作深植于人类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之中,这与人工智能(AI)基于算法、缺乏情感波动的内 容生成形成鲜明对比。尽管AI无法体验人类的喜怒哀乐,但随着技术进步,AI在写作、创造与想象力 领域逐渐对人类构成挑战。对于人类作者而言,由此而生的问题是:如果AI写作胜过作家,人类的创 造力会否被取代? 就在刘楚昕发表演讲的一个月前,科幻作家、《三体》系列小说作者刘慈欣在一次与多位作家的对谈中 分享了AI写作能力迅速提升带给他的心灵冲击。 刘慈欣坦言,自己 ...
AI是台“照相机”——论生成式AI对人类创造力的挑战与重构
3 6 Ke· 2025-04-29 11:39
文章主张,应以"协同"而非"替代"的视角重新认识生成式AI与人类工作的关系,并指出未来的知识产权 及创新制度设计应更多关注人类主体性的保留与激发。 引 言 当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在1839年发明银版摄影术时,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曾恐慌地预言"绘画已死"。 今天,面对生成式AI以秒为单位输出文本、图像、视频的能力,相似的焦虑在知识工作者中以同样的 方式蔓延。然而历史总在轮回中揭示真理:正如照相机并未终结绘画艺术,反而催生了印象派、超现实 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新流派,生成式AI的降临实质是又一次的创造性生产力的解放运动。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演进,关于"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讨论日益频繁。本文尝试以"照相机"这一成 熟技术的隐喻,探讨生成式AI在工作成果产出方式上的革新,并进一步分析"生成式AI"和"人类本身", 各自在人类创造活动中有哪些最不可能相互替代的价值所在。文章主张,应以"协同"而非"替代"的视角 重新认识生成式AI与人类工作的关系,并指出未来的知识产权及创新制度设计应更多关注人类主体性 的保留与激发。 生成式AI的本质:技术"成像"的能力跃迁 在传统绘画领域,一位画家或画匠需要多年苦练才能基本掌握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