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国产化
Search documents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
Xin Hua Wang· 2025-11-05 04:44
当青海冷湖的AIMS望远镜凝视太阳磁场,当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聆听脉冲星律动,在燕山腹地 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以我国元朝时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命名的观天利器,也在以不 同方式探望苍穹。 这台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我国首个天文领域大科学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 台负责管理。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发布光谱数达到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 一。 关键技术国产化 为探索宇宙贡献中国力量 过去一年间,依托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共发表论文417篇,其中《科学》封面文章1篇、《自然》子刊9 篇、《科学》子刊1篇,再创历史新高。 同时,郭守敬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已被全球共计300个单位的1800多名用户利用并开展科学研究,下载 数据量约170TB,数据发布网站查询373万次。 从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到致密天体及系外行星等前瞻科学领域,郭守敬望远镜提供的海量数据正在拓 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成为解开谜题的关键钥匙。 "郭守敬望远镜正处于科学高产期,持续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中国力量。"罗阿理说。 构建认识宇宙的完整拼图 人类对星空的记录始于肉眼观测。古代天文学家编制星表, ...
【新华社】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郭守敬望远镜用光谱解码宇宙
Xin Hua She· 2025-11-05 02:34
关键技术国产化 人类对星空的记录始于肉眼观测。古代天文学家编制星表,如同为星空"编制户口";伽利略首次将 望远镜指向天空,开启了天体"形态学"研究;而郭守敬望远镜的突破,则标志着天文学研究进入更加精 细的时代。 "光谱如同天体的'DNA',如果说以往的天文望远镜是为天体'拍照片',那么郭守敬望远镜就是在为 它们'测基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罗阿理介绍说,通 过分析观测到的光谱数据,科学家能够解读恒星的温度、化学成分、运动状态乃至年龄,从而重构银河 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实现这一科学突破的背后,是一条关键技术国产化的攻坚之路。 作为望远镜的核心部件,特种宽谱光纤曾长期被国外垄断。郭守敬望远镜焦面配备了4000个光纤定 位单元,对应4000束天文特种宽谱光纤,这些光纤从焦面连接至光谱仪,使望远镜可同时获取4000个不 同天体的数据,是实现大规模光谱巡天、完成光信号传输的关键。 图为郭守敬望远镜。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当青海冷湖的AIMS望远镜凝视太阳磁场,当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聆听脉冲星律动,在燕山 腹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以我国元朝时的天文 ...
科学与健康|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郭守敬望远镜用光谱解码宇宙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11-04 11:3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郭守敬望远镜用光谱解码宇宙 新华社记者胡喆 当青海冷湖的AIMS望远镜凝视太阳磁场,当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聆听脉冲星律动,在燕山腹地 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以我国元朝时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命名的观天利器,也在以不 同方式探望苍穹。 作为望远镜的核心部件,特种宽谱光纤曾长期被国外垄断。郭守敬望远镜焦面配备了4000个光纤定位单 元,对应4000束天文特种宽谱光纤,这些光纤从焦面连接至光谱仪,使望远镜可同时获取4000个不同天 体的数据,是实现大规模光谱巡天、完成光信号传输的关键。 为探索宇宙贡献中国力量 这台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我国首个天文领域大科学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 台负责管理。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发布光谱数达到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 一。 关键技术国产化 人类对星空的记录始于肉眼观测。古代天文学家编制星表,如同为星空"编制户口";伽利略首次将望远 镜指向天空,开启了天体"形态学"研究;而郭守敬望远镜的突破,则标志着天文学研究进入更加精细的 时代。 "光谱如同天体的' ...
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郭守敬望远镜用光谱解码宇宙
Xin Hua Wang· 2025-11-04 11:07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郭守敬望远镜用光谱解码宇宙 新华社记者胡喆 当青海冷湖的AIMS望远镜凝视太阳磁场,当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聆听脉冲星律动,在燕山腹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 站,以我国元朝时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命名的观天利器,也在以不同方式探望苍穹。 这台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我国首个天文领域大科学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负责管理。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发布光 谱数达到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一。 从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到致密天体及系外行星等前瞻科学领域,郭守敬望远镜提供的海量数据正在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成为解开谜题的关 键钥匙。 关键技术国产化 人类对星空的记录始于肉眼观测。古代天文学家编制星表,如同为星空"编制户口";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天空,开启了天体"形态学"研究; 而郭守敬望远镜的突破,则标志着天文学研究进入更加精细的时代。 "光谱如同天体的'DNA',如果说以往的天文望远镜是为天体'拍照片',那么郭守敬望远镜就是在为它们'测基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 员、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罗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