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培养模式
Search documents
如何培养出中国的好医生①|一代代医学生的“成长日记”
Ren Min Wang· 2025-06-11 08:32
"我遇见最美的光" 摄影作品《守护的力量》。瑞昌市中医医院 张炳辉摄 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普外中心主任、肝移植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栗光明是1985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当时 学校刚好处在本科6年的长学制过渡期。"比我早几年的师兄师姐读的是5年制本科,再晚几年就有了7年制本硕连读,我就刚好在中间这个过渡期 考上的。"栗光明说,"因为当时研究生并不多,所以6年长学制被认为基础更加扎实。" 1999年,栗光明又通过考研继续深造,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在他看来,每一种学制都有各自的特点,哪怕是现在的本硕连读、本博连读,或 是工作几年后再继续深造,从临床实践上来看都各有千秋。 7年制本硕连读当时甚至比普通医学博士还"吃香" 5年制、6年制医学本科生长学制被认为基础更加扎实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医学界,"哈尔滨医科大学(七年制)"这几个字有着响当当的分量。当时,七年制本硕连读毕业的医学生,是各大医院争 抢的人才,"甚至比普通医学博士还'吃香'。" 1992年,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副主任张海波以接近清北的分数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七年制比五年制的医学院,分数线要高出 50~80分。" 温州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