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叙事定义权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南京照相馆》编剧张珂:“相机与刺刀同样是武器”的隐喻深入人心
Huan Qiu Shi Bao· 2025-08-27 22:53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茜】国产电影《南京照相馆》近期陆续登陆北美、澳新、马来西亚等海外市 场,该片编剧张珂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不仅分享了影片海外传播的细节,更深度解析了 创作背后"以小见大"的叙事巧思、史料支撑的严谨态度,以及通过电影争夺二战历史叙事定义权的深层 使命。 《南京照相馆》创作的严谨离不开扎实的史料支撑。张珂回忆,他与导演申奥、编剧许渌洋在创作期 间,曾反复研读张纯如所著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其中,日军随军摄影师的一段日记,更 是直接成为影片情节的灵感来源——摄影师乘船抵达南京时,见江水被鲜血染红,竟感叹"画面绚丽无 比",还遗憾"没有彩色胶卷记录这动人心魄的景象"。"面对中国人鲜血染红的江面,他却视之为'美 景',这种对生命的漠视让我们无比震惊和愤怒。"张珂说,为还原这一残酷的历史真相,团队几乎完整 保留了这段日记的核心表述,将其融入角色"池田"的戏份中。片中,池田从日本前来协助伊藤冲洗照 片,乘船抵达南京时,面对血红色的江面发出了与日记中相同的感慨。 张珂介绍,团队查阅资料时发现,当年许多日军随军记者、摄影师沦为"战争机器的帮凶"。张珂强调, 伊藤这一角色正是日本军国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