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参军报国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多少人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的胜利”(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7-27 22:22
沈长龙近照。 本报记者 王 者摄 走进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小官庄村的一处农家院落,99岁的抗战老兵沈长龙凝望窗外,他布满岁月 痕迹的手轻抚过一尊木雕,指尖在粗粝刻痕间缓缓游移。 木雕是沈长龙亲手刻的老战友来永年。老人与木雕目光汇聚,穿越八十多载烽烟,与来永年并肩战斗的 场景再次浮现眼前。 "又梦到他了,跟我一块打仗、上课,教我打鞋垫子……"话音未落,沈长龙眼中已噙满泪水。 为什么要参军? "八路军告诉我们,胜利后准能过上好日子" "1943年2月,一支八路军队伍在我们村驻扎下来。"沈长龙缓缓地说,"那些战士,跟别的兵不一样。" 沈长龙回忆,八路军来到小官庄村后,帮乡亲们挑水、扫院子,还教娃娃们识字,"八路军告诉我们, 胜利后准能过上好日子,听着心里可有盼头了!" 年轻的沈长龙深受感召,决心参军报国。"王指导员,我要参军打鬼子!"他天天围在滨海军区莒中独立 营四连指导员王景任身边,一遍遍说。 当时,莒县正深陷日伪拉锯战泥潭。王景任看着沈长龙眼中那份热切与执着,便将小官庄村西河沿一处 哨位交给他:"沈长龙,这个岗哨就是你的阵地,你要看好,有情况马上报告!"沈长龙紧握红缨枪,稚 嫩的脸庞上写满刚毅。 "当兵要打仗 ...
“军营就是我的家”:新兵周宇在战友关怀中重获温暖
Xin Hua She· 2025-07-06 23:00
"军营就是我的家" ■刘 娴 周宇(前排左二)与战友分享学生来信。候森琳摄 学生寄给新兵连的部分信件。候森琳摄 6月的北疆,烈日炙烤着大地。 结束一天的训练,新疆塔城军分区某边防团新兵连官兵回到宿舍,指导员张建秀给大家展示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湖南省 衡南县岐山镇联合中心小学学生寄来的56封慰问信。这群刚刚授衔的新兵,第一次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跨越山海的问候与牵 挂,格外地兴奋。张建秀随即组织了一场读信回信活动,战士们互读信件后,在纸上深情写下—— "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你在信中对边防军人的牵挂,让我更坚定了为祖国戍边守防的决心!" "祖国的边疆不只有风沙和荒漠,还有美丽的草原和雪山。好好学习,我在边疆等你!" …… 大家将回信一一叠好、装进信封,唯独战士周宇红着眼眶,迟迟无法落笔。原来,他曾在这个学校读书,这些信正是出自 他的学弟学妹之手。 周宇幼年丧母,今年2月,临近入伍前,他的父亲也因病离世。命运在周宇身上叠加的苦难,让他一度陷入孤独与迷茫,而 自小渴望参军报国的梦想成了支撑他前行的精神力量。 由于特殊的身世和坚定的入伍动机,衡南县人武部的工作人员自然对周宇多了一分关怀。入伍当天,他们像送自家孩子远 行一般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