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Search documents
文化之约丨太行浩气传千古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7-11 00:30
左图为:"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呈现的百团大战场景。 右图为:朱德为左权牺牲写 的悼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刘同华 摄 革命文物集体现身"讲述"抗战岁月 太行浩气传千古 展览现场,不同版本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等泛黄的典 籍,无声却有力地讲述着那段光荣岁月。 抗战期间,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 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满怀自豪地指出:"我 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 国的重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这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程,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 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 利"。这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掷地有声、颠扑不破的历史结论。这对于我们深入理 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伟大贡献, ...
“这辈子能为国家尽一份力,值了!”(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上午9点,在云南省芒市的家里,96岁的冯为民吃过早饭,坐在院子里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眼 里焕发着光彩,思绪被拉回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 冯为民1929年出生在山西省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市)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44年加入八路军,后随 部队转战河南、西藏、云南等地,1958年作为军转干部到当时的潞西县芒市镇遮相农场参加社会主义建 设。回忆峥嵘岁月,这位老人语气平和而坚定,"这辈子能为国家尽一份力,值了!" 为什么参加八路军? "参加八路军,才能赶走鬼子,才能活得有尊严" 冯为民近照。 本报记者 张 驰摄 青年时期的冯为民。 受访者供图 冯为民原名冯晚瓜,是家里9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直到14岁当兵前,他都以为自己的名字是"大 碗"的"碗"。"那时候饭都吃不上,更不要说识字了。"冯为民苦笑着说。 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晋大地,频繁的战事与自然灾害让无数家庭陷入沉重苦难。据资料记载,1942年起, 山西持续干旱,晋东南尤其严重,民众以树皮野菜充饥。 家里颗粒无收,冯为民曾去地主家做长工。生活刚有盼头,20多个做工的孩子就全被日本人抓住,用铁 丝捆成一列,运上火车,准备送往日本。"火车在铁路上翻了,我们赶快趁乱跑掉。"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Ren Min Ri Bao· 2025-07-08 22:19
"如今,位于美国新奥尔良市的美国国家二战博物馆、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等均设有专门展区, 系统性地介绍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越来越多西方人了解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让这段曾经 被忽略的重要历史在国际视野中逐渐显现。"米特表示,"中国战场现已被纳入全球二战史整体叙事框 架,而非单纯作为太平洋战场的附属部分予以呈现——中国的抗战历史不应被忽视、淡化。" "国际社会持续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要全面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动向, 解读二战历史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这有助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米特说,从千疮百孔到安宁繁荣,80 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走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程上,国际社会见证了中国的经济 腾飞和社会转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提供广阔机遇。" "我们必须牢记战争的空前破坏性,特别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当下,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是全人类的共 同责任。"米特表示,他将赴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活动。"我希望未来有更多青 年学者到中国去,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中国历史、战争记忆、发展繁荣的具象化认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开展
Nan Jing Ri Bao· 2025-07-08 02:2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 伟大抗战精神,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经过精心策划,我们联合举办了这次档案展。"市档案馆相关负 责人介绍,"在讲述南京周边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同时,我们用2个独立篇章对新四军在南京周边的战斗及 南京城内地下斗争作了重点展现。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的28份档 案,真实还原了新四军直插日伪心脏侦察敌情、游击作战,以及南京城内中共地下党员开展隐蔽斗争的 史实,填补了过往档案支撑不足的叙事空白。"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现场参观的一名机关党员说:"团结抗 争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密码,和平发展是对苦难历史的最好告慰。" 7月7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在市档案馆开 展。展览共展出20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和图片资料,部分档案为首次公开展出。 本次展览以南京人民抗日斗争为背景,共设6个篇章,通过档案文献和图片资料,展现了从1937年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建立至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的壮阔历程,生 动还原了新四军东进敌 ...
“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Si Chuan Ri Bao· 2025-07-07 22:38
□万可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资阳观察 吴昊江 作为一名军人,饶国华一生最重要的功业是抗战。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饶国华主动要 求率部出川抗战。在开赴抗日前线前,饶国华在出川将士欢送仪式上慷慨激昂,豪迈地表示:"此 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 倭寇,誓不还乡!" 当年11月24日,饶国华率部到达前线,在安徽省广德县等处与日军死战,虽伤亡惨重,但阵地安 稳。11月29日,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日军于30日占领广德。饶国华受命组织反攻,但其 部下只剩一营士兵。在战斗至弹尽粮绝、通信断绝、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他坚拒日军喊话诱降, 写下绝命书,愤而自杀殉国,成为抗战前沿阵地壮烈牺牲的第一位川军高级将领。 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 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饶国华名列其中。 如今,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有一条国华路,就是为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川军名 将而命名。先烈虽远去,历史留其名。 英\烈\名\片 饶国华(1895—1937) ...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Yang Shi Wang· 2025-07-07 13: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也正式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经过 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 全胜利。那么,这次展览都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在本次展览7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前,我们率先走进了展馆。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的系列宣言中,还有一份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 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要早9年。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要抗战的政治意志、政治勇气。中国共产党在1932年的宣言,表明中国 是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所以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整个人类的和平进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 ...
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抒写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06 23:11
1937年7月7日,一个平静的夜晚。卢沟桥畔,日本侵略者的枪声猝然划破沉寂,战火燃遍华夏。"七七 事变"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便制定了总体战略规划,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始在东北、华北 等地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妄图独占中国。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击北大营和奉天城(今沈 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警报如同警钟,在破碎的山河昼夜不息地鸣响——东北危机!华北危机!平津危机!中国危机! 一个沉睡的民族在剧痛中惊醒。四万万胸膛里压抑的怒吼,化作黄河咆哮般的抗战宣言——从东北冻土 到五指山麓,从太行峭壁到滇西雨林,整个神州大地在刺刀逼迫下迸发出玉石俱焚的决绝。这是五千年 文明面对灭顶之灾的终极抗争,是用血肉在焦土上重铸民族魂魄的悲壮史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数不清的家书穿行于枪林弹雨之间,它们载着恋人的惜别、战友的遗恨、稚子 的呢喃、孤老的诀泪、桑梓的凝盼、民族的浩叹,如带伤的鸿雁背负千钧之重,辗转自焦土战场、异国 孤旅、动荡后方。这些墨迹斑驳的家书,字里行间烙印着刻骨之爱与切齿之恨,串联起家与国的斑斑血 泪。这些家书 ...
听!十位老兵的抗战故事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抗战老兵刘德山和女儿翻看照片。 本报记者 张文豪摄 抗战老兵鲍启太为中小学生讲述战斗故事。 张 妍摄 抗战老兵郄顺祥的女儿为郄顺祥整理衣服。 梁子栋摄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抗战老兵孟繁德。 本报记者 门杰伟摄 抗战老兵宣钜华勉励新兵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徐 伟摄 抗战老兵赵明秀敬礼。 马梦迪摄 抗战老兵刘寿山敬礼。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摄 辽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群众缅怀 革命先烈。 邹新江摄 抗战老兵马凤俭向志愿者讲述革命故事。 洪 星摄 抗战老兵张玉和。 受访者供图 抗战老兵景宝梅。 杨明欣摄 抗战老兵朱志成讲述红色故事。 徐昌政摄 江西赣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战老兵与少先队员在一 起。 胡江涛摄 江苏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广场雕塑。 影像中国 "抗战长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长城。 新华社记者 李 京摄 "我们是让敌人防不胜防的'夜老虎'" 本报记者 范昊天 1940年冬天至1943年春天,日伪军对鲁南抗日根据地采取"扫荡"、蚕食等手段,意图消灭当地的抗日武 装,鲁南军民采取"敌进我进"战术,努力打破敌人封锁。"我们是让敌人防不胜防的'夜老虎',行军走路 飞快又轻巧,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在 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 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 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 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截 至1937年秋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图为东北抗日联军部 分战士。 1937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 争。中国军民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抵抗。中国由此进 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图为中国军队向进犯日军还击。 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 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 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图为《中国共产党为日 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 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正面战 场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日军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抗日武装向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开辟敌后战场。图为红军 改编后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平 ...
一封镌刻在灯柜上的抗战家书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邓锡侯的豪言壮语,使在场的将士热血沸腾,人人振奋。许多出川抗战的官兵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傅常也挥笔给妻儿留下家书一封。 傅常出征后,妻子找来工匠,将家书按照丈夫笔体原样镌刻在灯柜上,一是教育后人报效国家,二是为 能长久地保存这封家书,让家书随灯柜陪伴自己,陪伴儿女,流传下去。 抗战时期,无数将士像傅常一样,告别家人,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他们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热血和 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御外侮的铮铮铁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有一个褐色灯柜(见图),高80厘米,顶面46厘米见方。灯柜顶面的四角均 刻有"福"字,中部已开裂,上面刻着"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 学习,强我中华",落款是"民国二十六年岁属丁丑八月 傅常",旁边还刻有"傅常"印章。灯柜门的左上 和左下角也刻有"福"字,居中刻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落款为"傅常",并刻有"傅常"印 章。 这个灯柜是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奔赴国难的悲壮历史。 傅常生于1887年,四川潼南(今重庆潼南区)人。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后加入同盟会,参加了 广州起义、"二次革命"、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