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对的义务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反对的义务”,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落地这么难?
虎嗅APP· 2025-08-16 13:54
我在多家中国企业从事一线运营管理工作时,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组织生态:高层领导者往往扮演 着"皇帝"的角色,其决策不容置疑;中层管理者则倾向于"太监化",主要职责是迎合上级意图,而非 真正对经营结果负责;而基层员工则陷入"表演化",忙于表面工作,却鲜少创造实质价值。 在这种文化中,除了最高领导者,几乎没有人真正为企业的盈亏负责,所有人都为了"上级的满意 度"而努力。这种模式导致组织内部缺乏真正的责任感和效率,尽管每个人都看起来很忙碌,但整体 上却可能碌碌无为。很多企业靠着创业期的积累,在慢性消耗中惯性运行。 以下文章来源于张琨随笔 ,作者张琨 张琨随笔 . 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分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张琨随笔 ,作者:张琨,原文标题:《我最珍视的麦肯锡价值观"反对的义 务",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落地这么难?》,题图来自:AI生成 十几年前,一部名为《僵尸世界大战》的电影中提及的"第十人原则"深深触动了我的思考。电影中, 提到以色列文化中存在一种机制:如果一个十人小组中有九人意见一致,那么第十个人有义务提出反 对意见,即使这个意见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也要假设其他九人是错的。 这种制度化的"魔鬼代言人"机制 ...
“反对的义务”,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落地这么难?
Hu Xiu· 2025-08-15 00:12
我在多家中国企业从事一线运营管理工作时,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组织生态:高层领导者往往扮演着"皇帝"的角 色,其决策不容置疑;中层管理者则倾向于"太监化",主要职责是迎合上级意图,而非真正对经营结果负责;而基层 员工则陷入"表演化",忙于表面工作,却鲜少创造实质价值。 在这种文化中,除了最高领导者,几乎没有人真正为企业的盈亏负责,所有人都为了"上级的满意度"而努力。这种模 式导致组织内部缺乏真正的责任感和效率,尽管每个人都看起来很忙碌,但整体上却可能碌碌无为。很多企业靠着创 业期的积累,在慢性消耗中惯性运行。 十几年前,一部名为《僵尸世界大战》的电影中提及的"第十人原则"深深触动了我的思考。电影中,提到以色列文化 中存在一种机制:如果一个十人小组中有九人意见一致,那么第十个人有义务提出反对意见,即使这个意见看起来多 么不可思议,也要假设其他九人是错的。 这种制度化的"魔鬼代言人"机制,旨在避免群体思维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据称是以色列从1973年赎罪日战争等情报失 误中吸取的教训。这种主动寻求异见的做法,与此前经历的企业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深受震撼并深感认同。它 清晰地揭示了,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和低概率高风险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