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奋斗的记忆

Search documents
八栋楼:三线岁月里的生活坐标
Sou Hu Cai Jing· 2025-08-14 09:40
如今的八栋楼,在岁月里慢慢换了模样。斑驳的墙面粉刷一新,老化的水管换成了新的,曾经共用的厨房隔成了独立空间。年轻人大多搬去了宽敞的新小 区,楼里多了些租房的年轻人,他们踩着先辈走过的楼梯上下班,给老楼注入新的活力。偶尔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楼下晒太阳,听着一墙之隔的团建路 上车水马龙,眼神里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的安然。 从六枝街心花园往142队方向走约一百米,就能看见那片熟悉的红砖楼群。八栋楼像一串沉默的坐标,在六枝特区的街巷里站了半个多世纪,楼群边缘的 公交车站来来往往,把它与城市的脉搏始终连在一起。 这里的日子总带着烟火气。楼下商贩的吆喝声、超市门口的讨价还价、子弟学校放学时的喧闹,顺着楼道的风穿堂而过,成了几代人最熟悉的背景音。上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号角吹响,六枝矿务局拔地而起,八栋楼就紧靠矿务局机关大楼,作为最早的职工家属区,很快住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 建设者。他们带着行李与梦想挤在这红砖楼里,共用一个厨房,分享一坛咸菜,把异乡过成了故乡。 那些年的八栋楼,藏着太多关于奉献与温情的故事。男人们天不亮就揣着馒头下井,矿灯的光在黑暗里连成星带;女人们守着缝纫机与煤炉,把孩子养得 结实,把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