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文化

Search documents
香港的大牌档
Sou Hu Cai Jing· 2025-09-29 22:16
萧璟 中环、上环及湾仔一带,都是香港人口及商贸活动的集中地,遂成为大牌档的发祥地。这些早期的香港 市区在踏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渐次进行旧区重建,不少大牌档因土地需要收回发展,加上早年获发牌 的持牌人已经年迈,政府又不允许子女继承牌照,唯有将牌照交还政府。亦有部分是被政府要求收回, 其间很多大牌档因此结业。 到了2005年,整个香港仅剩下28家持有"大牌档"牌照的食店,政府于2009年宣布大牌档活化计划,为中 环的10个大牌档进行排污改善工程,并研究为档位接驳煤气。 其实, 大牌档文化远不止于市井烟火的表象,而是城市空间设计、文化符号和微型经济形态的综合体 现。战后物资短缺,基层民众"手停口停",小贩独创出碗仔翅、鸡蛋仔。大牌档有不少闻名的菜式,例 如豉椒炒蚬、椒盐濑尿虾、避风塘炒蟹和干炒牛河,深受不同阶层的客人喜爱。他们展示的草根精神和 美食文化,是香港人灵活务实的体现。 在中环午餐吃什么是令上班族头疼的问题,位于中环士丹利街的一整列铁皮摊档,在高楼林立、寸土寸 金的金融商圈里,可说是相当独特的存在。其中有50年历史的"盛记"是人气最旺的摊档,还上过"舌尖 上的中国"。 盛记的腰果珍肝好吃,鸡肝、鸡胗、芹菜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