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产品化

Search documents
为什么有战略眼光的人,都在设计“人生商业模式”
3 6 Ke· 2025-10-10 09:50
一个人单点能力越突出,反而越难出头。 怎么说呢? 你越擅长、越依赖某个专业技能,就越容易陷入"专家视角"。 眼里只有技术细节,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和场景。 最近1年,我深度陪跑了30家企业,又给想转型的职场人做了80次咨询后。 有一个极其深刻的体会: 我们很多专家型客户做短视频和直播,一上来就大讲专业干货,数据、模型、方法论一套一套的,结果 发现根本没几个人听。 为什么? 因为用户不关心你的专业有多深,他们只关心"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能不能复制下来自己做?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其实,真正能在直播间把货卖出去的,用的不是专家语境,而是用户语境。 你需要把你的专业,打碎了、揉烂了,融入到一个解决用户具体问题的场景里去讲。 专业,本质上是一个单点能力。 如果你没有能力把它嵌入到自己构建的系统,那你就永远是一颗棋子。 我能转型成功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没有沉迷于打磨专业能力,而专注构建系统。 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只有一个单点能力,赚钱的天花板就被卡得死死的。 比如我韩叙,在职场的独门绝技是运营能力,干到顶,一年大几百万的收入可能就是天花板了。 而且这收入还不持续,我没有决定权,到了40岁,大概率会被更年轻、更便 ...
如何把个人技能产品化,这是我从20个成功案例中总结的方法
3 6 Ke· 2025-07-30 11:34
尤其是后端技能,不与前端结合就是自绝于市场。 虽然流量少了,我却更兴奋——因为真正的精准客户来了,他们能看懂我后端深水价值与逻辑。 产品,这个看似"不性感"的主题,我会持续更新。 为何如此执着? 复盘后台数据,看到一个现象:越是后端内容,阅读量越低。 流量永远涌向前端:IP、获客、销售、营销......周期短、见效快、离钱近。 数据印证了,我们反复强调的成交规律:产品前端化。 产品是超级个体跃迁的唯一基石。 从职场出来,一个超级个体的跃迁之路,往往有四个阶段: 这背后是有一套发展规律和逻辑,比如从0-0.1阶段: 底层逻辑是:瞄准大致方向,结合细分需求与人群,找到PMF,做出60-70分的MVP。 测试:让市场投票——用户是投人民币,还是投口水票? 当口水票>人民币投票,果断放弃和迭代。 产品要打磨到什么程度? 在与用户持续交付、碰撞中,让产品不断迭代。2-3年后,能成为贡献你80%营收的轻爆品。 我是完整的经历过这个过程: 从C端到大B,到会员体系,再到小B服务,如今走向BC一体化。 最大的感受是: 一个产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 没有一个产品是办公室里的"闭门造车设计"出来,全是在一线交付的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