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精神

Search documents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窦来庚:“武林将军”展雄风
Xin Hua She· 2025-07-09 09:12
窦来庚:"武林将军"展雄风 新华社记者王志 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窦家洼村,"武林将军"窦来庚的抗日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并被载入《临 朐县志》。窦来庚的遗骨安葬在庄严肃穆的临朐烈士陵园,常有群众自发前来缅怀。其英勇报国的精 神,激励着一代代沂蒙老区人。 这位"武林将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窦来庚,字峰山,1900年出生于窦家洼村。他自幼尚武,19岁考 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毕业后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后去镇江任江苏省 立第九师范国术教员,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职。其间,在全国武术考试中夺得特优第一名。 1931年,他任济南民众体育场场长,次年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1935年承办"志成国术研究社",还兼 任过济南一中和齐鲁大学的武术教员。 七七事变后,窦来庚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警卫武士队队长。同年10月,济南失守,武士队被 改编为国民军义勇队,他任队长,率120人来到临朐。此后,他多方筹集装备,很多爱国人士仰慕他的 豪情,纷纷加入义勇队。这支队伍不断壮大,扩充到2000多人。 "生逢乱世,窦来庚敢于带领队伍与日军周旋奋战,书写了一段英勇悲壮的战斗史。"原临朐县文化局退 休干部 ...
寸性奇:为国战死,无憾此生(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Ren Min Ri Bao· 2025-07-03 00:31
战至10日正午,寸性奇右腿被炸伤,但他看也不看,只管指挥战斗。在率军冲锋中,他胸部与左肩中 弹,腰部负伤,已不能行走。营长李振邦见他伤势很重,请求带兵守护。寸性奇挥手要李振邦等迅速突 寸性奇像(资料照片)。 滇西抗战纪念馆供图(新华社发) 围,说:"毋以我累。" 在云南腾冲居民、抗战历史研究者寸锰家的老宅里,一封曾祖父寸性奇在烽火中写给曾祖母罗树勤的绝 笔书信抄件,被仔细保存在书柜中。每年清明节,寸锰会重新翻开这封书信抄件,把曾祖父的故事一遍 遍讲给后人听。 寸性奇,字念洁,1895年生于云南腾冲。他少年立志,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次年便加入同盟会 追随革命洪流。辛亥革命、护国讨袁、东征北伐,血与火的征途锻造了他,1923年后,任孙中山建立的 大元帅大本营少将录事参军、中央直辖宪兵司令等职。1926年,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 参谋处长,1927年任第34旅副旅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寸性奇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12师34旅旅长,率部参加太原会战。 1938年,因战功显著,他升任第3军12师师长,并奉令调守中条山,担任西面阵地防守任务。此后的4年 间,第3军12师如磐石般扼守中 ...
“大刀将军”赵登禹:天地正气铸英魂(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Ren Min Ri Bao· 2025-06-28 21:49
赵登禹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东侧不远处,有一座烈士墓,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师长 ——赵登禹。80多年前,为抵御日军侵略,他奋勇杀敌,壮烈牺牲。 生于1898年的赵登禹,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转战各省。 1933年3月11日夜,赵登禹带伤率领将士,翻山越岭,在火力掩护下突袭日军。将士们抽出红缨大刀英 勇杀敌,摧毁敌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自此,"大刀 队"名震天下。 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深受鼓舞,1937年,他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 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犯。赵登禹率部顽强抵抗,守卫北平城外的 南苑。在日军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赵登禹部损失惨重,但仍誓死坚守阵地。 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阵地失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奉命带领部队后撤,途 中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 赵登禹与同在南苑战斗中牺牲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 ...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 2025-06-09 03:24
抗日儿童团的工作是什么? "站岗、放哨、送信,向我军传递情报,还干一些后勤工作" 1930年2月,万众一出生于湖北应城一个贫苦农家。"我小时候,一边读私塾一边放牛。8岁那年,鬼子 来村里'扫荡',把我家的牛抢走了。"万众一回忆,"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母亲和大哥。丢了牛,一 家人都哭了。" 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三镇。目睹日军累累暴行的万众一,心里萌生了参军抗日的念头。但因年纪太 小,未能如愿。 1939年,9岁的万众一加入抗日儿童团。"我的工作主要是帮部队打扫当天借住的老百姓的房子,帮炊事 员干些烧火、端饭、拿碗筷等零碎活。"万众一说。 图①:万众一敬礼。 徐 源摄(人民视觉) 图②:万众一(右)与李先念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冲冲冲,大家来向前冲,怕什么,飞机炸、大炮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推开万众一家门 时,这位9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身着正装,端坐在沙发上,嘴里哼唱着当年抗日儿童团传唱的歌谣。 见到记者时,他忽然挺直微驼的脊背。伴随着歌谣节拍,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仿佛重现老人眼前。 1939年,年仅9岁的万众一加入抗日儿童团,15岁时成为发报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与解 放战争中承担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