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回归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文物迎暑期“出差”热潮 年轻人从打卡转向读史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3 02:00
据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刘舜尧表示,宋孝宗赵昚是历史上唯一在嘉兴出生的皇帝,而《宋孝宗赵昚 手诏卷》是项元汴的重要收藏之一,其卷首和卷尾都有项元汴的收藏印,藏品在项元汴诞辰500周年之 际回到嘉兴展出很有意义。 中新网杭州7月2日电(林波)7月2日,在浙江嘉兴博物馆,宋孝宗的手诏墨痕犹湿、文徵明的山水氤氲未 散……观众屏息凝神,细看这些"出差"文物。 近日,"天籁回响——项元汴诞辰500周年书画特展"在该馆开展。该展览汇聚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 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中国16家收藏单位的"顶流"展品。 据嘉兴博物馆馆长吴海红介绍,四川博物院珍藏的《宋孝宗赵昚手诏卷》是本次展览的其中一件"顶 流"展品,"宋孝宗赵昚是嘉兴人,嘉兴'龙兴之地'的称誉正源于他。而项元汴也是嘉兴人,嘉兴人收藏 嘉兴出生的皇帝手诏非常有意思和有故事性"。 近日,在嘉兴展出的《宋孝宗赵昚手诏卷》。 (嘉兴博物馆供图) "感受到了展览的真诚,非常有意思解读历史的小切口,让我们在家门口得以了解'嘉兴籍皇帝'与'嘉兴 籍收藏家'的故事。"当地"00后"大学生陈茜对着《宋孝宗赵昚手诏卷》说。 据温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是"海上丝 ...
荷兰向尼日利亚归还百余件贝宁青铜器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3 02:25
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和古迹委员会负责人奥卢吉布尔·霍洛韦表示,尼方感谢荷兰树立了良好典范,并 希望通过文化外交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他指出,文物回归有助于恢复民族精神、自豪感和尊严。他介 绍,德国已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承诺归还超过1000件贝宁青铜器。 尼日利亚艺术文化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汉娜图说,尼日利亚有权收回属于自己的历史和遗产。她表示, 与德国达成的协议显示出国际社会日益增强的历史责任感与相互尊重的文化态度。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6月22日电 拉各斯消息:尼日利亚与荷兰代表21日在拉各斯国家博物馆举行文物交接 仪式。荷兰履行今年2月作出的承诺,将119件贝宁青铜器正式归还尼日利亚。 当日,拉各斯国家博物馆展出该批文物中的4件,包括一件国王头像、一件象牙雕以及两件动物形青铜 器。这四件展品将由拉各斯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余文物将交还给尼日利亚南部贝宁王国的传统统治 者贝宁奥巴二世。 此次归还的119件文物中,有113件来自位于荷兰莱顿的博物馆。莱顿世界博物馆负责人玛丽克·范博梅 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艺术品)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的,因此需要回归故土。 贝宁青铜器可追溯至16至18世纪,涵盖金属雕塑与象牙等工 ...
流失海外79载 战国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9 04:16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记者 成琪)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 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图为子弹库帛书中的《攻守占》残片,红字由朱砂书写而成。国家文物局供图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 令》《攻守占》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也是我国首部典籍意义 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研究,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四时令》目前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五行令》《攻守占》在返还前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 物馆(以下简称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子弹库帛书于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 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立刻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 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 ...
一枚辽金时期云冈石窟佛眼“回家”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0 02:40
Group 1 - A piece of Yungang Grottoes Buddha eye from the Liao-Jin period has been donated back to its original loc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1][2] - The Buddha eye was originally donated to the Yungang Grottoes Museum in 1985 by the director of the Nelson Mus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marking the first piece of Yungang Grottoes artifacts to return from overseas [1][2] - The current donor, Tian Yijun, discovered the Buddha eye approximately 20 years ago at an antique market and later recognized its significance after reading an article about Yungang Grottoes [1][2] Group 2 - The donated artifact weighs 0.514 kilograms, stands 7 centimeters tall, and has a diameter of 10 centimeters at its larger end, characterized by a coarse sandy texture and dark red color [2] - Experts from Shanxi Province conducted evaluations and confirmed that the artifact is indeed a Buddha eye from the Yungang Grottoes, dating back to the Liao-Jin period [2] - The chairman of the Shanxi Lingyan Yungang Grottoes Protection Foundation expressed optimism about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milar artifac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