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

Search documents
数字技术加持 宠物消费迎新场景
Zheng Quan Ri Bao· 2025-10-09 16:12
李薇的手机屏幕上,她的金毛犬Lucky正叼着玩具球在客厅里踱步,一行分析结果悄然弹出:"当前行为 表征:精力充沛,有强烈玩耍需求。"数百公里外,正在度假的李薇轻点屏幕,智能玩具球立刻自动滚 动起来,Lucky兴奋地扑了上去。 事实上,如今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它是宠物经济获得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的真实写照,也是数字消费创 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日前,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旨在扩 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创新和丰富数字消费场景,激发和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据《证券日报》记者了 解,从情感陪伴到健康管理,再从传统服务到产业升级,数字技术已渗透至宠物经济方方面面。 "智能养宠"受追捧 国庆中秋假期,李薇外出旅游6天,为了让独自在家的Lucky得到更好的照料,她特意添置了一台可移 动宠物摄像头。"通过手机,我不仅能远程追踪Lucky的实时动态,还能进行双向通话、查看录像回放, 甚至用附带的智能玩具球与它互动。"李薇说。 国庆中秋假期返乡的杨咸也置办了一整套智能设备,包括喂食器、饮水机和猫砂盆,这套装备覆盖了宠 物"吃喝拉撒"的基础需求——喂食器能定时定量出粮,饮水机可持续过滤 ...
文化遗产数新风
He Nan Ri Bao· 2025-10-08 23:27
核心提示 河南博物院的云上展览让古老文物跨越时空"活"在眼前;龙门石窟研究院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实现了流散文 物的"身首合一、数字复位";在科技的加持下,古老殷墟,展露新姿……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跨越时空壁 垒,在数字时代焕发磅礴生机,正是我省对"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生动实践。 由河南日报社打造的全国报业首部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先后落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与清明上河园,吸引众多观众互动体验。记者 聂冬晗 摄 龙门石窟 数字复位 弥合沧桑 伊河潺潺,在龙门石窟万佛洞前室南壁,一尊残损的观世音造像静谧伫立。国庆中秋假期,游客们惊喜地发 现,通过手机AR扫描,佛像发髻以下至鼻梁以上损毁的部分竟在屏幕上"重生"了——佛像面庞丰腴,璎珞随 身形轻垂,盛唐的雍容气度扑面而来。 研究人员通过科技手段让古造像芳华再现。 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数字技术让千年文化遗产以全新方式"活"起来。在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前,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正举着手 机,通过AR技术观赏1500多年前的穹顶藻井原貌。"太神奇了!"他感叹道,"数字技术让褪色的文物重新绽 放光彩。这趟龙门之行让我更加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 ...
沉浸式旅游成为亮丽名片(强化文旅融合一线见闻)
Ren Min Ri Bao· 2025-10-08 22:11
走进盛唐魔镜旅拍屋,AI技术让镜头自带古风滤镜,配上电影级调色,游客无需换装,就能获得古风 满满的旅拍体验。"十二花神、上元灯会、曲江流饮……可选择的主题模板有30多种。"孙玉梅兴奋地 说。 华灯初上,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悠扬的唐乐与现代电音交织,数字全息投影洒落梦幻光晕,璀璨灯火 映照飞檐斗拱,"唐宫仕女"衣袂翩跹,一幅流动的盛唐画卷跃然眼前。 "早在一个月前,景区便围绕'诗唐佳节'主题,从建筑装饰、灯光布景,到音乐氛围、员工服饰,营造 节庆氛围,打造'一步一诗,一景一韵'的独特体验。"西安曲江文旅旅行服务公司董事长申书宇介绍。 "在网上看过很多短视频,但真正置身其中,依然感到震撼。"国庆、中秋假期,来自新疆的游客孙玉梅 带着家人来西安旅游,第一站便选在大唐不夜城,"巡游、灯光秀、水舞表演……仿古建筑仿佛'活'了 过来,体验了一把穿越千年之旅。" 国庆、中秋假期,大唐不夜城景区还推出"不夜城·国庆唐潮榜",涵盖特色小吃、饮品甜点、夜宵酒饮 和文化体验四大类,既有"馍夹天下味"的地道风味,也有"雪造盛唐冰酪"的古今交融,还有"酒入豪肠 醉盛唐"的诗意豪情,以及"AI巧换唐宫装"的穿越体验。 截至10月7日,国 ...
绿色、智能受追捧 国庆假期智能家居产品增长显著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08 14:43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各地推进的家装厨卫"焕新"政策精准释放消费潜力。湖北、广州、深圳等 26个地区扩大补贴范围,将智能马桶、净水器等产品纳入补贴。绿色与智能的消费主流趋势,不仅提升 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更推动着家居产业向环保、智能方向迈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消费需求的 持续升级,家居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新的增长点,为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2030年中国智能家电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7560亿元,同比增长3%。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7938 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绿色化与智能化将深度融合,成为家 居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智能产 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数字商业创新顾问唐兴通表示,国庆长假被视为家居消费爆发的"黄金观察窗",绿色与智能化产品的升 温,本质是场景需求与行业升级的精准碰撞。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化尤为重要。AI驱动个性化 设计和交付能力是门槛,谁能通过AI让消 ...
经合组织发布教育最新调查 上海多个指标位居全球前列
Jie Fang Ri Bao· 2025-10-08 02:28
具体来看,上海教师队伍结构良好。上海初中教师平均年龄39.5岁,比OECD均值低5岁,是全球最 年轻的教师群体之一。上海教师平均教龄16.2年,5年内的教师比例为21.4%,高于OECD均值17.9%, 比2018年提升了5.1个百分点,教师更新速度较快。 此外,上海教师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53.5%的上海教师采用人工智能完成多种教学任 务,远高于OECD均值36.3%。上海教师对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认同度高,认为人工智能有 助于发展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合作。 记者 徐瑞哲 北京时间10月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新加坡发布了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ALIS 2024)的研究结果。这是继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之后,经合组织发起的又一项重大国际教育研 究项目。 最新一轮调查表明,上海初中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学习、高质量教学、新技术应用、学校氛 围、优质资源支持和职业吸引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均高于OECD主要发达国家,位居全球前列。 上海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介绍,这项国际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 实践和工作环境,为各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2008年至今共举行 ...
网络时代的中秋节(大地风华)
Ren Min Ri Bao· 2025-10-05 21:5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中秋节这个承载了千年文化记忆的中国传统节日正发生前 所未有的变化。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万家团圆的日子。社交APP、直播平台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心理上的亲 近,变成了听觉、视觉可感的瞬息可达。2016年,中国青年报社与北京新媒体集团联合举办中秋直播活 动,通过演播室,将"卢沟晓月"的盛景、船上"海上生明月"的风光进行直播,网友通过网络发来各地的 赏月视频,那些身处异乡的亲人、海外游子通过云端团圆,表达思乡之情,全球华人通过互联网实 现"天涯共此时"的情感联结。2024年,"湖南卫视芒果TV中秋之夜晚会"通过XR(扩展现实)技术,创 造出美轮美奂的"赛博月宫",虚拟古代文人与当代歌手的互动表演,营造具有科技感、艺术感、时代感 的中秋体验,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极大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中秋文化的兴趣。 元宇宙、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让月饼有了新的形式——NFT数字月饼。数字月饼并不是一种食物,而是 一种与月饼有关的数字藏品。国内多个元宇宙数字藏品平台都曾推出价位不等的数字月饼。传统月饼商 家参与其中,将实体月饼与数字月饼捆绑销售,消费者在买到实物月饼时可获得有专属 ...
前沿科技解锁浙江“双节”文旅新体验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4 01:52
龙湾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称,"数字技术正重塑文化传播方式,助力传统文化突破圈层、焕发新生。 项目通过挖掘历史典故、展示非遗技艺、融合前沿科技,让历史文化'可触可感',提升年轻游客的参与 度。" 在温州鹿城江心屿,现代科技则为出游注入便捷新体验。原先,游客在江心屿东岛获取餐食需步行 或搭乘收费观光车前往宋街购买,为改变这一就餐困难,景区在长假期间推出无人机餐食配送服务—— 游客在软件上下单后,商家把餐食交给起飞点地勤人员,餐食通过无人机运输至东岛大草坪,再由工作 人员递交给游客。(周健) 10月1日,浙江青田,游客戴上AR眼镜体验乘船夜游。 季慧芷 摄 浙江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今年中国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该省多地依托前沿科技,释放文旅活 力。游客一边欣赏风光美景,一边体验技术发展,成为旅游新气象。 放眼温州龙湾,当地百年老街寺前街近日启动"人生八禧AR时空漫游计划"吸引"双节"客流。该项 目借助AR与AI技术,构建出虚实结合的游览场景,游客化身"寻禧使者",沉浸体验"庆生、入泮、弱 冠、登仕"等人生八大禧仪。 体验者戴上AR眼镜后,眼前原本古朴的街道变得绚丽多彩,场景互动宛如现实:太师牌坊前,明 代首辅张璁"现身" ...
数字技术带来沉浸式文化之旅(大地风华)
Ren Min Ri Bao· 2025-10-03 21:47
Core Insights - The museum system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fluential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a total of 7,046 registered museums, of which 6,444 are free to enter, accounting for over 91% [1] -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o museums reached nearly 1.5 billion annually, with a record 304 million visitors during the summer of this year [1] - The Sanxingdui Museum has undergone a "smart transformation" since becoming one of the first pilot smart museums in 2014, leveraging digital technology for comprehensive upgrades in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1][2] Digital Services and Accessibility - The Sanxingdui Museum has developed a service matrix that includes four different website versions tailored for various audience groups, ensuring that each visitor can find a suitable cultural entry point [2] - The museum has integrated its services into WeChat, providing a one-stop service platform for visitor guidance, team reservations, audio tours, member activities, and volunteer sign-ups [2] - Advanced audio guide systems, including AI interaction and multilingual support, enhance the visitor experience, allowing for a personalized cultural journey [2] Immersive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museum employs high-precision 3D data collection and VR technology to create immersive experiences, allowing visitors to "walk into"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interact with artifacts [3] - A cloud exhibition platform enables virtual access to the museum, making it possible for visitors to explore the Sanxingdui site anytime and anywhere [3] - The museum has digitized 2,976 artifacts, with 90 high-quality relics having detailed 3D models, supported by 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to ensure artifact safety [3] Cultural Promotion and Global Engagement - The Sanxingdui Museum is committed to promoting the ancient Shu civilization through online exhibitions and cross-border collaborations, aiming to enhance cultural dialogue both lo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3]
千年名楼 “数字新生”:诗词 “活” 在飞檐斗拱间
Chang Jiang Ri Bao· 2025-10-03 00:50
诗词走廊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在馆内,三屏联动的多幕戏影厅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多场景沉浸式互动体验让黄鹤楼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游客心中。AI互动联 诗屏前,来自珠海的一家三口正兴致勃勃地"联诗"中。"我平时就喜欢古诗词,这个AI联诗特别有意思,不仅能检验自己的诗词储备,还能 学到新的知识,感觉和黄鹤楼的文化氛围特别搭。"14岁的初中生小张专注地与屏幕互动,答对了所有的诗词填空。"妈妈,原来辛式酒楼 的故事是这样的!"来自甘肃的杨女士带着她的女儿小萱,正欣赏着皮影戏投影。皮影戏舞台通过动画皮影与投影技术,为游客描绘出黄鹤 楼与辛式酒楼的故事。来自仙桃的胡先生和他的家人触摸着可360度旋转旋转宋、清两代"电子版黄鹤楼",身临其境感受到黄鹤楼的演变历 程。胡先生说,"这个3D模型让我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黄鹤楼建筑构造特点。" 国庆中秋长假第二天,武汉黄鹤楼公园游人如织。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展示馆内,诗句在光影中流传;"机器臂"打出黄鹤楼激光 书签;扫一扫,古诗被"唤醒"……千古名楼正以数字技术为笔,勾勒出文旅融合的新图景,多元场景引来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文化展示馆:数字技术让古楼"可触可感" 走进黄鹤楼文化展示馆 ...
研判2025!中国气动工具行业壁垒、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中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图]
Chan Ye Xin Xi Wang· 2025-10-02 05:02
内容概要:气动工具产品以其工作效率高、轻巧便携、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 车、家电、建材、家具装潢等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活动都离不开气动工具的支撑, 2020-2021 年气动工具行业原材料价格和供应链动荡,专业维修商封锁,叠加欧美地区民众户外活动减少,促进了 气动工具DIY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增幅明显,2022年4月起,美联储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欧美地区工 具类消费支出缩减,叠加前期大规模采购导致库存积压影响,渠道商主动优化库存,使得2022年全球气 动工具市场规模出现下降,至2023年下半年,气动工具库存水平已回落至合理区间,新的补库存周期开 始,气动工具市场逐步回暖,据统计,2024年全球气动工具行业市场规模达124.63亿美元,同比增长 6.26%。 上市企业:丰立智能(301368)、腾亚精工(301125)、荣鹏股份(874187.NQ) 相关企业:浙江瑞丰五福气动工具有限公司、广东美特机械有限公司、神驰气动有限公司、浙江星辰气 动有限公司、宁波索诺工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百灵气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朝日气动管业有限公司、 泰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