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产线

Search documents
直击工博会|国产机器人追求更灵活,海外厂商猛打“本土牌”
Di Yi Cai Jing· 2025-09-25 06:54
a 11 l . F IS 10 15 15 TV to . 18 To to 16 0 O o o -11 0 @ er 8 0 er 0 . 张志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过去的自动化产线中,"封闭"的自动化装置是主流。"大部分企业都产线是针对固定的产品,来进行高效的生产,但是产线是 固定的。"他说,依靠固定机器人执行既定流程,会导致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力受限。"一旦产品或订单结构发生变化,原有产线就必须停机改造,重新编程、 设计和排布,所需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往往十分庞大。" "但并不是说我们要全然推翻原先的模式,其实在软件、算法层面做一些改动就已经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张志琦认为,在过去的自动化发展阶段,机械臂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被充分验证过,硬件之外的软件才是更有价值的迭代方向。"在硬件上,我们也不主张堆料。"张志琦强调,让客户"算得过来ROI(投 资回报率)"是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商业化的首要标准。 当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忙着布局柔性产线的同时,海外企业也在加速本土化推进。 "就国内目前的自动化情况来说,简单的事情都已经被做完了。"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现场,第一财经记者在微亿智造的展台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