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Search documents
倒咖啡、叠衣服、拿快递、捡垃圾……“实干派”机器人:劳动最光荣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11-20 16:15
这两天京城寒意持续"在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99支团队带 着各自的"智能劳动者",在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上展开"终极对决"。北京青年 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参赛的机器人各有所长:倒咖啡、叠衣服、电力巡检……它们在工业、商业、家庭 等多场景中大显神通,不炫技纯干活,真正实现了从"花架子"到"实干派"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受到了 市场的青睐。 当然,这并非北京今年首次为机器人"搭台"。早在8月份,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 运动会就先后落地北京。一系列机器人盛会和动辄数百万元奖金背后,彰显着首都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蓬勃态势。如今,稳居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梯队的北京,在具身智能产业也实现了引领式发 展。来自北京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已培养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获批手术机器 人注册证33个,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均居全国首位。到2027年,北京将力争突破百余项关键 技术,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赛事升级 叠衣服倒咖啡捡垃圾 大赛主打"劳动最光荣" 在昨日举行的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 ...
资本热潮下 机器人产业更要冷思考
Zheng Quan Ri Bao· 2025-11-20 16:12
其二,加快实现商业化。机器人产业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可聚焦 工业、医疗、养老等场景需求,打造"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制造业痛点,开发机器人 柔性生产线;针对老龄化社会,研发陪护型服务机器人,以真实需求驱动产品迭代,实现从"样 品"到"商品"的跨越。 其三,构建"生态化"协作网络,避免单打独斗。机器人产业涉及硬件、软件、算法等多领域,企业需摒 弃"闭门造车"思维。一方面,可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享技术资源;另一方面,主动参与 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例如,通过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构建机器人应用生态,以开放 共赢降低研发成本、加速市场渗透。 ■贾丽 近日,宇树科技完成IPO辅导,再次点燃机器人产业资本热潮。今年以来,具身智能企业密集冲刺资本 市场,折射出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热潮的形成,得益于市场、政策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而谁 能率先拥抱资本市场,就能赢得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的先发优势。 然而,热潮之下更需冷静思考:拥抱资本市场,部分企业抢得先机,产业洗牌却也已悄悄酝酿。在笔者 看来,面对机遇与挑战,机器人企业必须要具有清晰的战略思路, ...
林园年末最新“提醒”:AI迟早会走向竞争加剧,现在更看好食品、消费和沪深300
Sou Hu Cai Jing· 2025-11-20 16:07
最新金句: 1.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随着时间推移,迟早也会走到产能扩张、竞争加剧的那一步, 这是市场规律,只是早晚的问题。 这位一贯言辞犀利的基金经理每次发声,必然引来各路围观,他的投资表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 与"主流"背离。 尤其是"老登股"争论发酵之后,林园多次替传统企业"说话"。这一次,他不仅继续"站台",而是将自己 的思考掰开揉碎,从底层逻辑到未来趋势,把这份"执念"讲得更彻底。 整场发言看似平静,林园却句句带锋芒。 林园把一些看似朴素,却被市场忽略的基本常识重新摆到台面上,可以说是对"反对派"一次不动声色的 回击;也是对当下追逐新概念、新赛道情绪的一次冷静提醒。 作者 |崔峻阳 编辑 | 袁畅 11月20日下午,百亿私募大佬林园发声! 2.新行业,我承认它们的方向肯定没问题,但从投资角度,我更关注这些企业能否真正跑出确定性的盈 利和生存能力。 3.过去的繁荣期里,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当这种资产价格出现下行时,就会让人直观地感 觉"资产缩水了"。 4.传统行业过去几年确实低迷,但头部公司凭借规模、资金和管理优势仍然能撑住。而且,那些低迷在 股价中已经充分反映。 5.食品、 ...
聚焦具身智能 政企学共探产业新生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20 16:01
"具身智能"可理解为拥有物理身体的智能体,它可以通过物理身体或者说传感器去感知周边环境,和环 境进行交互。《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 52.95亿元,占全球约27%。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具身智能赛道。 "人形机器人发展百年,已经进入商业化试水阶段。"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振超 说,"过去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实验室成果或街头表演的机器人。而下一步,它们将真真切切地走向市 场应用。" 中新网杭州11月20日电(鲍梦妮)11月20日,"企创云课堂@科学咖啡馆:具身觉醒,智能机器人的产业突 围与场景革命"在杭州举行,活动汇聚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等 50余人,共同聚焦具身智能前沿趋势,探讨产业化路径与多场景融合应用。 从春晚舞台上的灵活秧歌,到半程马拉松赛道上的稳健奔跑,人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公众 视野。而"人形"之外,具身智能的载体更为丰富多元,各类机器人正以高度适配的形态深入工业、医 疗、安防等垂直场景,精准解决实际问题。 现场,北京领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尹子林与医疗机器人实 ...
智元远征A2创百公里行走吉尼斯纪录
Guan Cha Zhe Wang· 2025-11-20 15:54
"从苏州走到上海是很多人都难以一次性完成的任务,但机器人做到了。"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 裁王闯在今日早些时候与观察者网的一场对话中表示,"这证明其本体硬件性能、'小脑'平衡算法及耐久性已趋于成熟,为 大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 现场截图(右为王闯) 智元机器人 这场耗时三天两夜的挑战,远比最初设想的更具波折。 据王闯透露,挑战团队就遭遇了难题:"我们被限制,不能在白天行走,只能晚上10点开始走,早上6点就要收工。" 夜间低温与高强度陪护也让团队承受了不小压力。"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非常冷,我们有一个同事是很结实的小伙,都生病 了。"王闯回忆道,"全程跟机器人走的同事,一天走了三十多公里,脚也就不行了。" 与"人工队"的疲惫形成对比的则是机器人的稳定表现。 "实际走下来,全程零摔倒,这非常不容易。"王闯语气中难掩兴奋,"就是人走100多公里,都保不齐会被绊倒或摔倒。而 这个机器人没有关机,连续走了100多公里,这是非常让我惊讶的。" 11月20日,上海外滩直播间内,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胡晓雯女士现场宣读认证结果:智元远征A2(SNA210041BA00652 号机器人)全程行走距离106.2 ...
“上海造”人形机器人创行走最远距离吉尼斯纪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20 15:51
在这场"跨省行走"中,人形机器人需要应对柏油马路、瓷砖路、桥梁、盲道、坡道及夜间照明不足等地 形与环境挑战。 中新社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李姝徵)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上海首家人形机器人量产企业——智元 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机器人)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近日完成了百公里跨省行走。 11月20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向智元远征A2(SNA210041BA00652号机器人)颁发了认证证书,正式 确认智元远征A2全程行走距离为106.286千米,成为"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 者。 该机器人从苏州金鸡湖畔著名地标"东方之门"出发,中途穿越市区、景区、国道、省道等多种复杂路 段,最终抵达上海外滩。挑战从11月10日夜间持续至13日清晨。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王闯表示,此次"跨省行走"直观地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可靠性与稳 定性,证明本体硬件、平衡算法及耐久性已趋成熟。 据悉,挑战所用的远征A2为量产商用版本,加装了双GPS模块,并搭配激光雷达、红外深度相机等多 重传感器。一路上,人形机器人成功处理了红绿灯识别、狭窄通道穿行、人群及电动车避让等复杂情 况。 历经这场"跨省行走 ...
财税“组合拳”精准施策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11-20 15:23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财政部获悉,在科技创新领域,今年中央本级科技经费支出安排3981.19亿元, 较上年增长10%,资金重点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倾斜,为航空发动机、细胞 与基因治疗等"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坚实保障。 以国产大飞机为例,作为国家工业制造的"皇冠明珠",其崛起不仅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突破的标志性成 果,更是全球航空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变量。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研究员翁欣表示,依托C919大型客机项目,我国已构建以中国商飞为核心、中国 航空工业集团为骨干、辐射全国并面向全球的商用飞机产业体系,形成"立足上海、延伸长三角、辐射 全国、面向全球"的产业布局,供应链与国际标准接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其培育壮大离不开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 财税部门通过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 强劲动能。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3336亿元, 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贡献减税降费及退税8937亿元,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在先进制造 业,增 ...
人形机器人首次百公里跨省行走是如何完成的?智元合伙人王闯:半自主控制+多次换电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20 14:59
对于百公里行走是完全自主控制还是遥控的问题,王闯表示,这款机器人可以全自主,该产品在7月份 的24小时行走是全自主行走。但此次考虑到红绿灯、路况以及不可预期的行人等因素,采用了半自主方 式,即人工辅助加机器人自主。 王闯补充表示,目前汽车尚未做到完全的L4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行业远比汽车行业更新、更不 成熟。考虑到此次人形机器人行走的安全性,最终没有选择全自主方案。 那么,这款人形机器人是一口气走完百公里,还是多次换电?若是中途换电,究竟换了多少次电池? 对此,王闯表示,并未统计换电次数,因为一路上需要观察的太多。团队需要一边走一边观察路况,还 需要时时刻刻注意不发生意外,未来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自己换电、自己充电。 人形机器人竟能完成百公里跨省行走。 王闯也坦言,目前电池是人形机器人的瓶颈。现在的电池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站立3小时,行走2小时,但 (续航)还是偏短。 11月20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向智元远征A2(SNA210041BA00652号机器人)颁发了认证证书, 正式确认智元远征A2全程行走距离为106.286km,成为"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Longest journey walked by a ...
人形机器人首次百公里跨省行走是如何完成的? 智元合伙人王闯:半自主控制+多次换电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20 14:43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董兴生 那么,这款人形机器人是一口气走完百公里,还是多次换电?若是中途换电,究竟换了多少次电池? 对此,王闯表示,并未统计换电次数,因为一路上需要观察的太多。团队需要一边走一边观察路况,还需要时时刻刻注意不发生意外,未来的目标是让机器 人自己换电、自己充电。 王闯也坦言,目前电池是人形机器人的瓶颈。现在的电池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站立3小时,行走2小时,但(续航)还是偏短。 新能源汽车行业曾经也被续航问题所困扰。后来借助电芯能量密度持续提升,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电池车身一体化等结构创新,新能源汽车才逐渐解决续 航焦虑。 电芯能量密度方面,业界普遍期待固态电池。结构创新方面,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在努力。 王闯表示,电池做一层壳,机器人再包一层结构保护,造成整体体积利用率不高。因此,需要上下游一起协同、优化,以提升体积利用率。 人形机器人竟能完成百公里跨省行走。 11月20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向智元远征A2(SNA210041BA00652号机器人)颁发了认证证书,正式确认智元远征A2全程行走距离为106.286km,成 为"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Longest journey walke ...
从苏州到上海 人形机器人“暴走”100公里不关机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11-20 14:39
近日,智元远征A2(编号为"SNA210041BA00652")成功完成了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挑战。基于智元研发的快速热插拔换电系统, 远征A2全程未关机、连续运行完成了挑战。 本次挑战自苏州金鸡湖畔著名地标"东方之门"起,中途穿越市区、景区、国道、省道等多种复杂路段,应对柏油马路、瓷砖路、桥梁、盲道、坡道及夜间 照明不足等多样化地形与环境挑战,最终抵达上海外滩。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等媒体采访时,智元合伙人、高级副总裁王闯表示,智元没有更换机器人,是同一台机器人走完了全程。这台机器人是"从产线拉出的 一台",没有经过任何改装,也没有穿运动鞋。历经超百公里的行走,远征A2机器人状态良好,仅足底的橡胶层出现了部分磨损。 走完100公里,机器人没事,但随行的人生病了。"现场全程跟机器人走的同事,强度很大,每个同事一天走了30几公里,有的说'脚不行了',甚至有一个 很结实的小伙都生病了。"王闯说。 在长时间行走上,智元此前已经有过一次"预演":今年8月,智元远征A2人形机器人开启了一场持续24小时的"夏日Citywalk"。远征A2在白天超35℃的高 温、夜间弱光的情况下,全程不依靠人工遥控,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