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Search documents
开创电气:拟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多模态具身智能联合研究中心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1-13 14:05
人民财讯11月13日电,开创电气(301448)11月13日公告,公司与控股子公司燕谷(北京)机器人智能技 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具体承办单位:交叉信息研究院)签署多模态具身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书,拟联合成立"清华大学-浙江开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多模态具身智能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建 设目标是结合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和浙江开创电气的技术优势,开展有面向生产实践的有组织的科研, 致力实现具备高度自主决策能力、行业领先的智能机器人。 ...
“周杰伦陪伴机器人”要来?宇树科技,新消息传来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11-13 13:57
昨天(11月12日)中午,巨星传奇(06683.HK)发布公告称,将与宇树科技成立合资公司。消息发出 后,巨星传奇午后股价直线拉升,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0%,截至收盘,报8.99港元,上涨7.79%。 根据公告,合资公司将推出宠物四足机器人和演艺人形机器人等消费级IP机器人以及IP衍生产品。 巨星传奇手中握有周杰伦、刘畊宏等明星IP,同时又在近日投资了权志龙经纪公司,而宇树科技此前推 出的产品售价多在上万元甚至数万元。 双方合作后意味着,周杰伦陪伴机器人有可能面市,宇树科技若想拿下普通消费者,售价或有望降低。 巨星传奇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该合资公司是宇树科技第一个对外的合资公司。巨星传奇 和宇树科技合作的产品会很多元,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四足机器人预期今年完成测试,并于2026年初量 产,而演艺人形机器人的首款产品何时推出以及具体定价则待官方后续公布。 11月12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也通过官网联系方式向宇树科技进一步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未收到回 复。 巨星传奇与宇树科技成立合资公司 将推出演艺娱乐互动智能机器人 根据公告,11月11日,巨星传奇全资附属公司星创艺(昆山)文娱有限公司和宇树科技全资附属公 ...
狂飙!武汉接连霸榜
Chang Jiang Ri Bao· 2025-11-13 13:52
综合实力,武汉稳稳扎根全国第一梯队 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武汉以65.86的综合分值位列第8位,硬经济指标稳涨、软经济指标越做越 优,城市综合竞争力愈发凸显。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武汉跻身前10。智慧城市测度,武汉优势明显。 5.4%、5.5%、5.6%,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武汉GDP增长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增速持续保持副省级城市前 列。 今年最吸睛的,必须是武汉的科技创新 赛迪顾问发布《2025数字经济百强市榜单》,武汉居全国第9位,较上年再提升一位,连续2年进位。武汉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超50%,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居中部城市之首。 更牛的是,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在人工智能领域高产出、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中,武 汉排名全球第6。武汉创新策源能力持续领跑。 强大排名背后,是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硬核支撑,以及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发力,创新链条全贯通。 又到年底,各种榜单刷屏。2025年武汉的"成绩单"有多亮眼?我们来唠一唠。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工业机器人、 ...
【高端访谈】基础科研与商业落地“双轮驱动” 攻克人形机器人家庭应用难关——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
Xin Hua Cai Jing· 2025-11-13 13:51
乔红认为,唯有坚持"双轮驱动"策略,既推动商业应用落地,又夯实科研底蕴,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从 追跑到并跑的跨越。 破浪前行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头赶上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硬件供应链的完善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乔 红指出,我国在机器人硬件领域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从电机、减速器到整体结构设计,供应链基本打 通,整体产业链已实现自主可控。在运动控制等特定技术领域,国内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比如四足机 器人的跑跳、平衡等能力已接近国际前沿,技术迭代速度令人瞩目。 在软件与操作系统层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在快速追赶。乔红认为,这种差距 正在逐步缩小,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她强调,不能简单以个别 企业的演示效果来判断整体技术水平,而应该关注实际性能表现和技术积累的深度。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孙广见)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机器人技术作为衡量国家 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在硬 件供应链上已实现全面突破,在运动控制等特定领域表现优异;虽然在全栈技术与自主学习方面仍有提 ...
氪星晚报 |星巴克工会发起无限期罢工,波及至少40座城市;京东集团:第三季度营收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
3 6 Ke· 2025-11-13 13:37
大公司: 京东仿人机器人及其类脑预测相关专利已获授权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郑州大学、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无接 触穿戴式仿人机器人及其类脑预测控制方法"专利获授权。该专利的机器人通过控制台结合类脑预测算 法控制身体装置、手部装置和腿部装置工作,以完成高效的仿人运动控制;通过虚拟现实套装和传感 器,实现外骨骼装甲的无接触操控与反馈力和助力的可控可调,实现操作者操控感受的虚拟现实化,使 在虚拟现实中操控外骨骼装甲达到和现实中相同的效果。 比亚迪:比亚迪电子业务已开始大规模应用AMR智能物流机器人 SL ,比亚迪在互动平台表示,针对智能机器人领域,公司凭借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领先的技术 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场景应用经验,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亦通过与业内头部企业达成股权和业务等多维度 合作实现资源协同,从而赋能业务提质增效,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动能。此外,比亚迪电子业 务已开始大规模应用AMR智能物流机器人,这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强化制造端竞争力。 星巴克工会发起无限期罢工,波及至少40座城市 星巴克员工联合工会(Starbucks Workers United)在该连锁品牌 ...
何小鹏的“三种机器人”丨《封面》对话
凤凰网财经· 2025-11-13 13:33
出品 | 凤凰网财经《封面》 何小鹏还清楚记得,当年和俞永福在阿里办公楼下那家"经常能吃出半只苍蝇"的小馆子,一起吃7块钱 快餐的情景,为了不让同事觉得"公司经济有问题",他俩总是背对着大家。 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勃兴的年代,他身在浪潮之巅,脑子里却在思考一件更"重"的事,他甚至向阿里管 理层正式提议过——造车。 "但阿里那时不做硬件。"这个在当时看来过于超前的提议,如同石子投入深潭。 然而,那颗石子在他心中激起的涟漪从未平息。何小鹏从阿里离开,all in 造车,并将一个深刻的信念 带入制造业:"硬软结合,必须是硬在前。" 在他看来,乔布斯所言"想把软件做好的人都得做硬件"是 真理,而汽车,正是那个时代最复杂、也最值得被重塑的硬件。 如今何小鹏的办公室里,可能摆着三张蓝图:一张是车,一张是飞行汽车,一张是人形机器人。 在大多数车企仍在思考如何造好下一辆车时,何小鹏将公司定位为"探索未来出行生活的科技公司"。在 他眼中,汽车只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是漫长技术演进中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 本次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发生在小鹏X9获得市场认可、公司加速出海的关键节点。但何小鹏谈论 的焦点,却远远超出了季度销量和车 ...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聚链成势 人形机器人产业“破局而起”
Yang Guang Wang· 2025-11-13 13:31
关键词读懂 版 第 " 形机器 破局面 TIFI 央广网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栾永胜 见习记者李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出了明确部 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再度成为国内各领域关注热点。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如何把握"十五五"战 略机遇,实现从技术攻坚到产业集聚的跨越?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50 亿元以上。到2027年,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一代终端,催生新的万亿级市场。吕永 刚认为,我国同时具备研发、工程、制造、场景等综合优势,大量创新要素涌入赛道,形成了"供给—需求""研发—转化"的完整闭 环,商业化进程乐观以待。 面对这一战略机遇,江苏展现出显著优势。"江苏省很快就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政策,聚沙成塔,成立了产业联盟。"华夏机器人(南 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鹏告诉记者,江苏各地市全部在行动,南京、苏州、无锡三大头部城市轮值牵头, ...
新一代企业家力量 | 创新绘蓝图,坚守成大道
财富FORTUNE· 2025-11-13 13:07
"巧手"亮相,掌声质疑接踵而来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浪潮中,核心零部件曾经是中国企业难以言说的"阿喀琉斯之踵",但创始团队敏 锐地察觉到巨大的挑战代表着巨大的机会,机器人发展的瓶颈在"肌肉"和"巧手"! 11月11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聚,共话中 国商业的创新与未来。因时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蔡颖鹏先生受邀出席,并获颁 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40U40)奖项。 《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旨在寻找并表彰当下中国最新、最具活力和影响 力的年轻领导者。当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最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要素的典型代 表,正在迎来从上游零部件到下游应用的全面爆发时刻。而蔡颖鹏先生作为一位85后,带领着一支 年轻的团队,在10年前开始布局,用创新开辟出一个属于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的全新领域,用坚 持打磨技术和产品,成功走出独属于因时机器人的康庄大道。 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的问世,不仅证明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奠定了因时机器人"核心部件驱动 整体创新"的发展路径。 "电缸"破局,硬核实力广泛认可 2016年 ...
首款移动操作机器人!宇树正式发布G1-D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1-13 13:04
编辑丨具身智能之心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 之心 "公众号 11月13日,宇树科技在官网上线了其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1-D,并配套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数采训练 全栈解决方案。这款机器人融合了轮式移动的高效性与人形机器的灵活性,标志着宇树科技从技术 展示向场景化落地迈出了关键一步。 高清双目相机 手部配套高清相机 可更换多款未端 单自由度夹爪 三指/五指灵巧手 可升降身高调节 身高范围约1260~1680mm 可选配移动底盘 移动速度≤1.5m/s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 点击进入→ 具身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 的。 ...
“人机辨真”大战之后:车企为什么要一边造车,一边“造人”?
Xin Jing Bao· 2025-11-13 12:26
Core Insights - The unveiling of XPeng's humanoid robot Iron has sparked widespread debate about its authenticity, with many questioning whether it is a real robot or a human in disguise [1][2] - XPeng's CEO, He Xiaopeng, demonstrated Iron's capabilities, including its flexible skin and advanced mechanics, aiming to dispel doubts about the robot's identity [1][2] - The humanoid robot market is rapidly expanding, with approximately 18 automotive companies entering the field,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synergies and commercial motivations [4][6] Technical Features - Iron features 82 degrees of freedom, allowing it to perform complex movements like a model walk, significantly surpassing the 19 degrees of freedom of a previously showcased robot [2][3] - The robot is equipped with three Turing AI chips, providing a processing power of 2250 TOPS, and utilizes a self-developed physical world model for enhanced multi-modal coordination [3][6] - The design of Iron incorporates a bionic spine and flexible skin, contributing to its human-like movement and appearance [2][3] Industry Trends -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increasingly investing in humanoid robots as a means to leverage existing technologies from electric vehicles, with cost advantages estimated to be 30%-50% lower than tech companies [6][8] - The competition in the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has intensified, prompting companies to explore new narratives, with humanoid robots seen as a more imaginative venture [8][10] -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oid robots is expected to progress faster than that of autonomous driving, due to more controllable environments and lower risks [8][10] Strategic Implications - Automotive companies are not just creating robots for novelty; they aim to reshape a new intelligent ecosystem that integrates vehicles, robots, and energy systems [10][11] - Companies like Tesla and XPeng envision their robots as extensions of AI eco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manufacturing and home assistance [11][12] -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oid robots is viewed as a competi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with the potential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ies of these robots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