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物分享

Search documents
被“好物”背刺多了,年轻人开始做起“歹物分享”
Hu Xiu· 2025-06-27 05:51
社交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一个交换意见、了解他人的场域变成了人人都能说得上话的大型饭局,而"互相种草"正是这场饭局里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 ——它带着一点挖到宝的窃喜、一点分享的热情,还有一丝劝诱入伙的兴奋,让被种草的人忍不住问:"真的假的?链接发我。" 最初,种草是为了分享经验。选项太多、信息太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现代人正在丧失自主判断力,具体表现为:买一块洗碗海绵都要听从kol的意 见。 于是我们发现,自己正处在迈克尔·戈德海伯所描绘的"注意力经济"里——当信息过剩成为常态,能够将它们筛选、整合并打包推荐的人,就像阿里巴巴 得知了"芝麻开门"的口令一样,拥有了通往流量宝库的钥匙。 "歹物"可耻,却部分有用 "歹物"这个词,说文解字大概是指那些设计中包藏着一丝"歹毒"的东西。根据歹毒程度的高低,有些只配被丢进垃圾桶;也有一些可以在被丢进垃圾桶之 前博人一笑,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最让人为难的是那些瑕不掩瑜的"歹物",尽管诸多槽点,却还是不可替代,让人硬着头皮回购。 "歹物"的边界很难界定。不实用到一定程度,可以称之为"歹毒"——全套流程走完还得人工冲洗餐具的洗碗机、需要花费3倍打扫时间清理机器的扫地机 器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