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测技术

Search documents
填补空白 我国首套超3500米水深大剖面大型观测浮标系统成功布放
news flash· 2025-06-25 09:25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系统,在南海3500 米水深成功完成布放,进入为期一年的海试运行,面向复杂海洋动力环境及高海况背景下的海气通量和 海洋-气象水文生态要素开展长期观测和综合同步数据获取,开创了国内外在超3500米水深布放大剖面 观测浮标系统的先例。"本次布放的浮标系统创新设计了适用于深海高海况的高稳性浮标结构和锚系结 构,开发了海洋量子激光雷达和海洋微波辐射计等多套先进的观测设备,实现了水上10千米、水下1千 米的'大气-界面-水下'的综合同步观测,填补了大水深、大剖面、大浮标观测技术的空白。"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刘长华介绍。该套浮标系统包含高稳性浮标体、传感器、能源系统、大数据量 传输等多项关键技术,重点解决了高海况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长期在位观测技术,可适应风速超过60 米/秒、最大波高20米的极端工作环境,布放水深可超过3500米,实现了浮标的大功率、长周期能源供 给,有效提升了海洋浮标的数据质量与安全防护能力,将为深化对南海海-气交互关键层的系统科学认 知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央视新闻) ...
时实潜标:让深海观测从“延期回放”到“同步直播”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5-27 04:26
实时潜标作业现场。海洋一所供图 在广袤的深远海,想要实现长期、连续、同步地监测海洋环境要素,实时潜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连续多年开展 实时潜标观测技术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全国产实时潜标系统,有力支撑了我国海洋调查任务的顺利开展。 深海安装"摄像头" 破解数据传输滞后性 由此,实时潜标应运而生,它的实时传输数据能力,将深海数据的查看模式从"延期回放"变成"同步直播"。 实时潜标海上布放现场。海洋一所供图 实时潜标在海洋预警报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海洋灾害预警方面,潜标能够实时监测内波、海啸等海洋现象,为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 确的信息。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潜标能够为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提供基础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可以说,实时潜标就是安装在深海中的"摄像头",实时传输回来各种数据,帮助科研人员分析和研判,及时制定应对海洋灾害的策略。 全国产实时潜标完成海试 集成多款国产及自研设备 海洋一所研发的实时潜标,在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 2021年,12级台风"圆规"来袭,海洋一所布放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的准实时潜标观测系统,恰好处于台风过境路线。"这是布放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