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研究

Search documents
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第三站:把极地科学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7-04 14:53
l go a 2 0 2 5年 极 地 知 sen 66更好地认识极地 撞动构建人类命运 0) "几位极地考察队员亲身经历的分享太震撼了 !作为中国人感到老自豪了!没想到咱们国家在那么远的南北极做了这么多伟大的事情。"大连市黑石礁 街道红星村社区居民马红在听完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站第三场活动后激动地说。 "极地科普知识能够走进街道社区的机会十分珍贵,为我们打开了全新思路,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以更丰富的形式搭建海洋知识桥梁,引导市民更 加主动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永春说。 黑石礁的海浪轻拍着大连海洋大学的岸边,与学校报告厅内涌动的极地探索热情遥相呼应。7月4日,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站第三场活动走进大连 海洋大学,为500多名学校师生和当地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开启一场冰雪与海洋的对话。 本次活动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 国自然资源报社、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共同参与,旨在普及极地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关注、 ...
时实潜标:让深海观测从“延期回放”到“同步直播”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5-27 04:26
实时潜标作业现场。海洋一所供图 在广袤的深远海,想要实现长期、连续、同步地监测海洋环境要素,实时潜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连续多年开展 实时潜标观测技术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全国产实时潜标系统,有力支撑了我国海洋调查任务的顺利开展。 深海安装"摄像头" 破解数据传输滞后性 由此,实时潜标应运而生,它的实时传输数据能力,将深海数据的查看模式从"延期回放"变成"同步直播"。 实时潜标海上布放现场。海洋一所供图 实时潜标在海洋预警报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海洋灾害预警方面,潜标能够实时监测内波、海啸等海洋现象,为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 确的信息。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潜标能够为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提供基础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可以说,实时潜标就是安装在深海中的"摄像头",实时传输回来各种数据,帮助科研人员分析和研判,及时制定应对海洋灾害的策略。 全国产实时潜标完成海试 集成多款国产及自研设备 海洋一所研发的实时潜标,在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 2021年,12级台风"圆规"来袭,海洋一所布放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的准实时潜标观测系统,恰好处于台风过境路线。"这是布放后 ...
我国打造“冷泉宫”,探秘海底生命绿洲
Qi Lu Wan Bao· 2025-05-23 21:24
不靠阳光也能活 深海冷泉打造生命绿洲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在2000米深的海底,没有阳光穿透,压力相当于200头大象踩在指尖,温度 低至2℃,却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冷泉生态系统。 这里没有光合作用,却孕育着独特的生命群落:源源不断的甲烷气泡如深海烟花般喷涌;长达3米多的管 状蠕虫如"海底竹林"般摇曳;贻贝与铠甲虾密集如星空,簇拥在冷泉喷口周围;化能自养微生物则像"自 助餐大厨"一样,将甲烷和硫化氢转化为生命能量。 生活在这里的600多种"冷泉居民",不依赖光合作用,仅凭化能合成"魔法"而繁衍生息。这不仅是地球最极 端的生命奇迹,更是破解全球气候变化、能源革命与生命起源的"深海密钥"。 主笔:于梅君 在阳光无法触及的海底,有一片被称为"深海绿洲"的神秘区域——冷泉。这里没有光合作用,却孕育着独 特的生命群落。我国正通过建设全球首个2000米级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向这片黑暗世界发起探索"总 攻"。 那么,神秘的冷泉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并非真正的"冷"泉,其温度与周围海水相近(约2℃-4℃),因喷涌出的 甲烷、硫化氢等气体而得名。这些气体来自海底沉积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分解或地质活动释放 ...
回顾!“雪龙2”号的南极探索之旅完成了哪些任务?
Yang Shi Xin Wen· 2025-05-22 11:48
整个航次期间,"雪龙2"号创造多个首次,包括首次为"雪龙"号转运卸货,首次进行南极秋季大洋作业等。 船长肖志民说,这次"雪龙2"号执行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大致分为5个航段,每个航段的重点任务各不相同。 在三月下旬开始第四航段,也就是南极罗斯海秋季大洋联合考察。4月19日,罗斯海考察任务全部完成,"雪龙2"号正式从南极返航,开始第五航段。 去年11月1日从广州正式出发后,截至目前,"雪龙2"号破冰船已经航行了7个月。回顾整个航行,"雪龙2"号走过了什么样的路线,完成了哪些任务呢? "雪龙2"号机动驾驶员 陈冬林:我们纬度是南纬64度50分,在浮冰区里,涌浪明显大了,差不多有两米五。完全到清水区,还需要一个小时。出了冰区,基 本就算在穿越西风带了。 "雪龙2"号船长 肖志民:第一个航段是从去年11月1日广州出发,前往南极,为"雪龙"号破冰引航,完成中山站的物资和人员的输送任务之后,去年12月上 旬离开中山。第二航段是从中山站前往罗斯海,为"永盛"轮破冰引航,前往秦岭站。12月下旬,物资和人员的转运任务完成之后,前往新西兰的利特尔顿 港。 "雪龙2"号的第三个航段是在利特尔顿港接上大洋队员后,在今年1月9日前 ...
深海所运维载人潜水器下潜超1200次 推动中国载人深潜运维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Hai Nan Ri Bao· 2025-05-11 01:03
海南日报三亚5月10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5月10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 所(以下简称深海所)在正式投入运行9周年之际,在三亚举行了首批潜航员奖章颁授活动。海南日报全 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该所25名潜航员的努力工作,深海所运维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超过1200次。 此次颁授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为19名潜航员颁授了奖章。其中,有12名潜航员获 得银质高级潜航员奖章,5名潜航员获得金银质星级潜航员(一星级)奖章,1名潜航员获得金质星级潜航 员(二星级)奖章。获得星级潜航员(二星级)奖章的潜航员目前有效下潜达260次。另有3名学生和导师 获"下潜先锋"等奖励。 在"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的支持下,"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以水深大于6000米的"深渊"区域作为 主要目标作业区域。已开展多次国际合作载人深潜航次,完成了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克马德克海 沟、蒂阿曼蒂那海沟、瓦莱比-热恩斯海沟、爪哇海沟、千叶-堪察加海沟、阿留申海沟、穆邵海沟、普 伊斯哥海沟等全球主要海沟的载人深潜科考工作,获取了一大批珍贵的科考样品和数据,支撑我国深 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