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社会

Search documents
2025山东校招,临沂威海淄博,会整活儿的城市赢麻了
Qi Lu Wan Bao· 2025-07-04 11:3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又是一年毕业季。得大学生者得未来。济青烟"三核"人才强磁场吸力下,非核心城市分化的加剧正在撬动原有人才市场格局。 近日出炉的齐鲁人才网《山东2025届校招报告》显示,2025年,在对2025年届毕业生的,临沂占据电商+物流的特色赛道,一举超过潍坊和济宁,跻身2025 山东校园招聘岗位需求量全省第四;在大学生就业城市偏好选择上,威海首次进第六;县域在抢人大战中逆天改命,百强县胶州成毕业生首选。非核心城市 在山东校招市场上的座次频繁变换,体现了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消费型社会转型中,山东的"尖子生"正加速成长为高成长性就业市场。 1.岗位贡献临沂跻身前四,电商+物流占比超三成 齐鲁人才网《山东2025届校招报告》显示,从近五年山东校园招聘岗位需求量变化看,校招需求经历了一个"上升-回落-调整"的完整周期,2025年降幅比缩 小了0.71个百分点,释放出企稳信号。齐鲁人才网有关人员表示,虽然近两年岗位总量持续收缩,但结构性优化趋势明显。岗位缩减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或 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领域,而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都在积极吸纳人才,且对高质量毕业生需求持续增长。 2025 ...
新一线城市榜单,临沂紧追烟台重回二线城市的信号
Qi Lu Wan Bao· 2025-05-31 07: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5月28日,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出炉。在山东省经济体量排名第五的临沂"重回"二线城 市,排名紧跟烟台,比上一年跃升8位;山东另一个腰部城市菏泽,在这个榜单排名大幅跃升20位。 这个榜单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在向消费型社会转型中,城市分化正在加剧,临沂、菏泽等一批以地方 特色产业或者特色资源见长的地级市的跃升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新的竞争格局下,"工业强市"之外, 成长为一个全能型城市已成为必修课。 1. 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现《第一财经》)首创"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以城市商业数据评估城市活 力,打破了以行政级别、GDP、人口等核心要素构成的传统城市评价方式。 2016年,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智库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首次推出《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2024年 榜单更名为《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 这个既不反映经济总量(GDP),也不反映城市居民富余程度(人均GDP)的榜单,曾经引发过争议。 内循环态势下,社会转向消费驱动,这个偏向于商业消费的榜单越来越引发关注,成为观察城市转型的 一个窗口。记者注意到,2021年潍坊首次上榜"二线城市",当地媒体即第一时间官宣 ...
工资,要全面上涨了?国家再次顶格发文,三个信号意味深长
商业洞察· 2025-05-28 09:24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碎叶冬青 剑书 智谷趋势Trend .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作者:碎叶冬青 剑书 来源:智谷趋势Trend 特殊时刻,传来非常信号。 5月2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再 次强调 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推动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制定稳定、长期的 现金分红政策。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以来, 中央就密集发出"涨工资"的信号 。 2个月前,在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列 为八大行动之首。 国家频频强调,信号很不寻常。为什么当下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 远考量? 这 是不是 意味着, 工资要全面上涨了? 01 首先,提高居民收入对提振消费而言,极为必要。 目前,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里头,出口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的油门也差不多轰到顶了, 增量有限,只有消费这辆"马车"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还不到美国的九分之一。 去年年底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为2025年定调掌舵,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内部挑战,就 ...
消费第一城,为何把"增收"放首位?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4 15:41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 连续7年位居全国"消费第一城",上海正在直面挑战。 今年一季度,上海社消零被重庆反超,相差约146亿元。眼下,差距开始缩小,1—4月,上海市实现社消零总额5355.46亿元,同比下降0.3%;重庆5385.43 亿元,同比增长4.4%。 前两天,上海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这也是继今年最大补贴力度的"五五购物节"之后,上海拿出的一份系统性促消 费"打法",无疑备受关注。 纵观《方案》提出的六大行动,不乏新亮点、新举措。首提"丰富悦己消费",被认为是上海培育新型消费的一大特色,"夜校经济""二次元经济"不仅接地 气,也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趋势;而多维度推动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又契合了上海服务消费的旺盛需求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如果说这些措施仍主要聚焦消费本身,那么,更显"反常"的是,"城乡居民增收行动"和"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被置于促消费的首要位置。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伯超曾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评价,这意味着"上海尊重消费基本规律,明确看到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而作为全国消费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上海这一改变背后的原因,也值得再深入探讨。 ...
澄清三个误区:中国转型消费型社会需要合力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03 04:55
过去,中国社会注重物质生产,对基础设施和厂房设备的投资相对超前,生产能力独步全球;但对人和 民生的投资相对滞后,需求成为制约因素。未来,"投资于人""投资于民生"将有助于补足短板,提振有 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 (原标题:澄清三个误区:中国转型消费型社会需要合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政府工作任务之首。 今年4月以来,美国单方面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更加凸显这一部署的前瞻性。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 要"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和"投资于人"的理念,为未来一段时期解决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指明了方向。 要缓解内外部压力,中国需要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外部看,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 多;内部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关键在于提升居民消费 需求。只有从生产型社会转型成为消费型社会,我国才能提振消费需求,持续为经济提供增长动能,缓 解当前内外部的压力。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倡导的转向消费型社会并不是说不要生产,而是消费与生产更加平衡、更加可持 续;不是说完全不要外需,而是通过激发更加强劲的内需逐渐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