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恢复
Search documents
近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年均增长6%以上 “中华水塔”生态屏障,这样加固(生态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Ren Min Ri Bao· 2025-10-30 22:27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当地通过保护冰川、治理黑土滩、恢复湿地等措施,守护好三江源这个"中华 水塔",为全球高原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深秋,上果洛。 快到达时,飞机舷窗外翻涌着白色。云游雪顶间,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如脊背高耸。 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冰川是其重要源头。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最大的冰川群,横 亘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玛卿山坐拥120多平方公里的冰川,为黄河上游提供约35%的水源给 养,成为三江源的重要生态屏障。 中华水塔水源涵养量持续提升,阿尼玛卿山的生态治理便是一个生动缩影。 保护冰川—— 采取立体冰川监测、人工增水补冰等措施 汽车穿行在阿尼玛卿山南麓,这里生态治理更集中、风貌也更完整。此时,草场已不复夏时的绿,连绵 的冰川令人震撼。 在当地,冰川的消融、上冻有两个主要时间点,即每年5月、11月前后,这也是果洛州玛沁县雪山乡牧 民监测队集中观测雪山的时间。 下车,头戴毡帽,与牧民监测队冒雪前行。这支监测队,带头的是牧民昂保加。从2008年开始,当地牧 民自发组织队伍测量冰川雪线。 4500多米的海拔,每爬 ...
湿地恢复 传统延续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本报记者 管克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2日 15 版) (责编:白宇、卫嘉) 船夫哈立德·贾希姆以前靠打鱼为生,现在主要为游客提 供导游服务。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美索不达米亚沼泽位于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交汇之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三角洲 系统之一,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过去几十年,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湿地面 积大幅缩小,导致许多当地民众外迁。近年来,伊拉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湿地,一些民众开始回迁 湿地从事旅游业等传统行业。 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内部河流蜿蜒、水草丰茂,展现出独特 的生态风貌。 穆罕默德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