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抗日

Search documents
星火聚孤岛 团结御外侮
Hai Nan Ri Bao· 2025-08-15 03:55
抗战时期南洋琼侨赠送冯白驹的怀表。海南省博物馆供图 抗战时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少年连"的战士。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的"琼崖抗日先锋"雕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婉茜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实习生 徐璐 碧天澄明,草木葱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以下简称云龙改编旧址), 近日迎来参观热潮。 步入旧址,迎面就是一尊琼崖抗日独立队战士的全身铜质铸像,战士手握钢枪、背着弹夹,目光坚毅地 凝视远方。铸像基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6个大字鲜红醒目。 87年前,这里还叫"六月婆"庙。庙虽然破旧,却曾上演了一出影响深远的海南历史大事件——云龙改 编。 在这里,琼崖国共两党调转枪口,一致对外,携手抗日,共御外侮,建立起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里,我军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全琼各族人民、爱国侨胞、社会各界广泛动员起来,筑成了抗击日 本侵略的"钢铁长城"。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80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琼崖儿女的记忆深处。 一次来之不易的握手 战士铜像向西行,一棵大榕树下,两尊握手的铜像雕刻得惟妙惟肖——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和国民党守 备司 ...
“抗日模范乡”咸来——“最后一碗米”送同志
Hai Nan Ri Bao· 2025-08-11 02:05
90岁亲历者陈文冠。受访者供图 亲历者讲述日寇恶行 罗板铺战斗遗址。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操 咸来地处琼文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这里不仅是抗战时期琼崖特委和部队领导机关的驻地,还是消灭日军 的战场。咸来军民曾以各种方式同日军进行顽强战斗。 红色革命老区一度沦为 "无人村" 1939年2月,日寇铁蹄侵入海南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80多年过去了,出生在咸来地区沐泽村,今年90 岁高龄的陈文冠回忆起日军的暴行时,仍然义愤填膺。 咸来地区地处琼文抗日根据地的纵深腹地,地理条件优越,群众基础好。陈文冠讲述,日寇先后在咸来 周边的大致坡、土桥、龙马坡、三江等地建立了据点,加强对根据地的封锁和"蚕食",咸来处于被包围的险 境。"我们咸来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不低头,不领'良民证',不做日本工,不给日寇送粮。" 陈文冠说。 1941年春,日寇对村庄发起空袭,敌机一阵阵地向田间劳动的农民扫射,向村庄俯冲扔炸弹,偏僻宁静 的山村瞬间陷入火海。"突如其来的飞机声、机枪扫射声、爆炸声,一下子把我这个从未见过飞机的山里娃给 吓蒙了。"陈文冠说。 陈进晓还讲述了当年9月中旬,在日军被迫撤离边洋据点后,他外公林茂松所在的第一大队在咸来乡美扬 ...
86年前,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东进日军
Hai Nan Ri Bao· 2025-06-27 01:53
86年前,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东进日军—— 打响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 位于海口市云龙镇玉仙村的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才丰 海口市云龙镇玉仙村有一个令琼崖人民难以忘却的红色坐标——赤柱黄瓦的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这 座2004年落成的六角亭是潭口渡口阻击战唯一的纪念性建筑物。 循着纪念亭门口的指示牌,便可来到位于南渡江拐弯处的潭口渡口。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到访时,江面 波光粼粼,两岸翠绿葱茏,白云悠悠,一派宁静祥和。时间回溯到1939年的2月10日,这里曾战火纷飞。琼崖 抗日独立队在此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英勇御敌。 不惧强敌,果断行动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物产资源丰富,日军觊觎琼崖已久。早在19世纪末,日本当局就曾叫嚣要将海南作 为"南进"基地。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海口、府城,撕开侵略缺口。次年1月13日,日本御前会议作出了 侵占琼崖的决定,并制定了陆海空协同行动的周密作战计划,迅速向琼崖扑来。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军"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海军30余艘舰艇和5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从海口西 北角琼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