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资源货币化

Search documents
最新的贪腐案件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是如何“做业绩”的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6 00:07
导语:"个别监管安排、地方输血、企业造假"的结构,相比以往贪腐方式,更柔性、更隐蔽,但危害更大。 金融系统反腐已进入 " 高频时刻 " 。 上市公司方面,则借此虚增收入、制造增长假象,以维持资本市场的存续地位,或顺利过会 IPO ,或避免退市。 一纸批复的时机、一笔债券发行的承销安排、一份 PPP 合同的对接,均可能成为利益交换的方式。 与传统腐败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往往具有表面合法性。所有文件、合同和公告看上去都符合法规,却在桌面之下, 完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绑定。 从监管高层到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从地方国资平台到产业园区,密集出现的落马案例背后,一种隐秘的腐败模 式,逐渐浮出水面。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直接收受贿赂, 这类模式往往通过制度性通道实现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呈现出个别监管高 层、地方国资与城投平台、上市公司三方之间的 " 软交易 " 。 所谓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指的是监管权力 带来的资源 ,被转化为可交易的资源。它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而 是把监管环节制度化的权力,变成企业可以购买的 " 隐性服务 " 。 这种交易在表面上保持了 " 合规外观 " ,利益交换也不再通过直接转移现金或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