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蛙共生种养模式
icon
Search documents
富阳:渔山“稻蛙CP”孕育共富“钱景”
Hang Zhou Ri Bao· 2025-07-30 02:21
这千亩"会唱歌的稻田"背后,是富阳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坚实步履。该区农业农村局专门组建技 术专班,从蛙苗投放、围网设置到水位调控,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同时,他们还通过组织种粮大户赴 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开设"田间课堂",确保生态种养模式落地见效。稻为蛙撑起绿荫,蛙为稻 守护健康,两者生长周期天然契合,共同织就可持续的田间生态链。 在富春江畔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曲稻蛙共鸣的生态富民交响,正迎来最为澎湃的乐章。 稻蛙综合种养基地采用围网分隔技术,既保障了蛙类的活动空间,又不妨碍水稻生长。吴建国告诉 记者,去年是试养,共产出黑斑蛙近5万公斤,水稻亩均产量也超500公斤。今年的新一批"蛙军"蓄势待 发,即将在不久后跃上市民餐桌。 与普通牛蛙相比,稻田间自然生长的黑斑蛙优势显著。它们以害虫为食,运动充分,肉质紧实,风 味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吴建国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黑斑蛙市场价值高,单这一项收益就很可 观。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是全天候的'田间管理员'。"蛙群除虫、蛙粪肥田的生态循环,让化肥农药使 用量可以降低约20%,其中的百亩高标准养殖示范基地更是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真正做到了全天然有 机,稻米品质同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