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突触囊泡释放与回收机制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揭开神经信号传递中的“亲吻-收缩-逃逸”机制
生物世界· 2025-10-17 10:00
大脑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神经元之间高效而精准的 突触传递 。当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终端时,突触囊泡释 放神经递质实现信号的跨神经元传递。 20 世纪 50 年代,伯纳德·卡茨 (Bernard Katz) 提出了突触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的 量子化释放 假说,奠 定了神经信息传递的细胞机制基础。至 1970 年代初,学界逐渐形成两种对立的突触囊泡释放模型: 全融 合 (Full-collapse) 和 亲吻-逃逸 (Kiss-and-run) 。 然而,由于囊泡释放过程发生在毫秒时间尺度、结构变化处于纳米空间尺度,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关于这 两种模型的争议长期悬而未决,成为困扰神经科学领域半个世纪的难题。 2025 年 10 月 17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 科学创新研究院 毕国强 、 刘北明 、 陶长路 团队,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周正洪 团队,在国际顶尖学 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Kiss-shrink-run" unifies mechanisms for synaptic vesicle exocytosis and hype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