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器假说

Search documents
勾勒古人类生活图景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11 22:05
甘棠箐遗址出土近千件木质材料,其中35件被鉴定为人工加工的木器。图为遗址出土的部分木器。 本文配图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甘棠箐先民用木器挖掘植物根茎示意图。 温暖潮湿,周围水草丰沛,林木茂盛,动物种类繁多——这是位于云南省的甘棠箐遗址30万年前的模 样。在这块理想的栖居地,古人类不仅狩猎,还采集松子、榛子等植物果实并用木质工具挖掘地下植物 根茎等作为食物。 数十万年过去,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 今30万年的木器以及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包括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植物遗存和用火遗迹 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遗址出土的木器和鹿角"软锤"刷新了东亚地区同类工具的最早纪录,在世界范 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实属罕见。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古老的植物遗存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 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坐落于抚仙湖南约5公里的一处自南向北流淌的小溪西侧的坡地上,海拔1836 米。遗址发现于1984年,1989年做过首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及木质材料。2014— 2015年和2018—2019年两个野外考古季 ...
中国发现三十万年前“最早木器”究竟意味着什么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7 01:45
7月4日,甘棠箐遗址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向国际学术界 公布了一项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成果。论文描述分析了在云南甘棠箐遗址发掘出 土的、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包括大量石制品、骨角 器、动物化石、植物遗存和用火遗迹。 这些痕迹清楚、特点鲜明的木器,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的木器,主要功能是对可食性植物根茎的挖掘, 可以被称作"挖掘棒"。遗址出土的石器多为小型刮削器,形态简单,加工痕迹精细,彰显东亚旧石器时 代文化的鲜明特征。 甘棠箐遗址,坐落于云南省抚仙湖南约5公里的一处自南向北流淌的小溪西侧的坡地上。该遗址发现于 1984年,1989年做过首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及木质材料。2014-2015年和2018-2019 年两个野外考古季,该遗址被再次发掘,揭露面积64平方米,挖掘深度3.5-7米,出土丰富的石制品、 动物化石、木质材料、植物种子和用火遗迹。 此次出土数十件木器是一项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由于木材是有机材质,易分解腐烂,对于埋藏环境和 保存条件要求严苛,旧石器时代保存下来的木质遗存十分稀少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3 23:52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旧石器时代早期 的 木制工具 极为罕见 ,此前仅发现过两件,一件位于欧洲,另一件位于非洲,这件木质工具均为狩猎用具。 2025 年 7 月 3 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研究所 高星 研究员、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 李波 教授作为 共同通讯作者 (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刘建辉 为第一作者, 阮齐军 为第二作者 ) 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300,000-year-old wooden tools from Gantangqing, southwest China 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 在 云南的 甘棠箐遗址 发现了 35 件保存完好的 木制工具 ,距今约 30 万年,并进一步证明了这些 木制工具是由古人类加工制作并用于 挖掘地下植物 食材,表明了 在中更新世的东亚地区,木质工具可能在古人类的生存和适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棠箐遗址 是在云南省玉溪市发现的第一个中更新世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它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早期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遗址中发 现的木制工具,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木器研究的空白。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