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巴金逝世二十年|马楠:婢女与贤老,袍哥与新青年:《家》外的成都
Xin Lang Cai Jing· 2025-11-25 05:35
巴金(1904.11.25-2005.10.17) 古诗词中的成都,向来是一个物阜民丰与自然安逸并存的乐土。唐代诗人张籍的《成都曲》便勾勒出这般景致:"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 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南宋末年,宫廷琴师汪元量在临安陷落后辗转至成都,吟出"锦城满目是烟花,处处红楼卖酒家"之句, 仿佛无论中原如何动荡,从安史之乱到宋元鼎革,偏安西部的成都总能幸免于难,成为抚慰中原士人身心的一方净土。然而及至近代,成都的恬 静形象被彻底颠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旅居外省的四川人却将家乡视为国中之"异乡",批评其"僻处西陲,思想落后,反动分子,较为嚣 张。内讧连年,糜烂甲于全国"(王东杰:《国中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历史研究》2002年第三 期)。 关于成都及四川的近代史研究,王笛教授的著作无疑具有代表性。他的研究摒弃了以精英为中心的宏大叙事,将视角投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 过对街头文化、茶馆和袍哥组织等"公共空间"或"微观单位"进行民族志般的深描,从茶馆里摆龙门阵,到袍哥仪式中的"三把半香"(即桃园三结 义、水浒梁山、羊角哀和左伯桃各为"一把香",瓦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