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讨好型人格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讨好型人格”看心理咨询与大众传播的差异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0 01:15
(原标题:从"讨好型人格"看心理咨询与大众传播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孩子总是过于讨好他人,或者成年人在面对压力时 不知所措。这些问题在心理咨询室中可能会得到专业的干预,但如果将咨询室内的语言直接搬到公共场 合,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一下心理咨询中的精准干预和公共 传播中的普适引导之间的差异。 在公共传播中,我们更应该用一种普适性的语言来表达。比如,科普作者可以这样对家长说:"有些孩 子像小太阳一样温暖,总想让所有人开心。但如果总把别人的需求排在自己前面,可能会忘记自己也需 要充电。下次当你家宝贝帮别人做事后有点失落时,可以试试问他:'你觉得这次帮忙让你开心,还是 有点累呀?'这不是教他自私,而是帮他认识自己的感受,慢慢学会平衡'帮助别人'和'照顾自己'。"这 种表达方式去除了病理化的标签,用"小太阳""充电"等比喻降低了孩子的心理防御,同时也赋予了家长 可操作的沟通技巧。 总结来说,心理咨询室内的干预语言和公共传播的普适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咨询室内的干预语言是为 了精准改变特定行为模式,语言风格更倾向于深度反思和挑战信念,而且有专业关系作为兜 ...
心理学|如何重建心理边界,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束缚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09 00:40
(原标题:心理学|如何重建心理边界,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束缚) 在人际交往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难以坚守自己的心理边界,习惯于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 受去迎合他人。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心理机制—-从讨好型人格到自我坍缩。而重建心理 边界则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关键之路。 当个体的心理边界不断被突破,他人需求无限制地入侵自己的心理空间时,会出现"心理熵增"的现象。 个体的认知资源就像一个有限的容器,当被过多的外界干扰填满后,就会出现"决策瘫痪"和"情绪过 载"。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长期边界模糊的人群患抑郁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两三倍。他们的内心世界就 像被一场混乱的风暴肆虐过,失去了平静和秩序,难以找到安宁的角落。 有相关研究显示:缺乏边界感的人际互动容易陷入"权力失衡陷阱"。在一段关系中,如果一方习惯于放 弃自己的边界,另一方可能会不自觉地通过隐性操控,如情感绑架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控制权。而放弃 边界的一方则会在"被需要感"与"被剥削感"之间反复挣扎,既渴望得到对方的重视和认可,又对自己的 付出感到委屈和不满,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模式让双方都无法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 当心理边界防线全面崩溃时,个体很可能会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