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银平脱工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博物馆铜镜为何通常以背面示人(文物有话说)
Ren Min Ri Bao· 2025-05-02 22:01
河南洛阳博物馆展陈的唐代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 洛阳博物馆供图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千百年来,镜子满足了人们映面饰容的日常需求。漫步博物馆,不少游客 会有疑问:一面面铜镜为何"背对"观众,是过于"高冷",还是"羞于展示"? 铜镜的故事,要从新石器时代的一洼静水说起。先民俯身在水边整理鬓发,波光潋滟中映出模糊的面 容。齐家文化出土最早的铜镜,纹饰较为简单,其功能主要是用于祭祀。商周时期,铜镜制作工艺有所 进步,其用途也得到拓展,纹饰开始变得更加复杂。"黑漆古"抛光术的发明使铜镜表面达到光可鉴人的 效果。该工艺以漆油为基础,混合石粉与天然胶制成涂料,经反复髹漆、阴干、打磨后形成黑亮保护 层,兼具防腐与增光功能。到了唐代,铜镜磨制技术和工艺都达到高峰。 洛阳博物馆展陈的唐代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可谓馆中珍藏。铜镜为八出葵花形,直径30.5厘米,重量 2740克,镜的背面犹如一座微型花园:正中有一个半圆形镜钮,镜钮周围以两周银丝和银绳索纹间隔出 两重纹饰,主体纹饰有金银片制成的覆瓣莲花、牡丹等各色花卉、飞蝶及衔绶的鸾凤。 在金银交相辉映下,这面铜镜时至今日依然流光溢彩,其奥秘就在于"金银平脱"工艺。即用金银薄片裁 ...